汪玉芹 仲吉年
(互助县塘川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 青海互助810500)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又名土豆,是当前我国一类重要农作物,马铃薯也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经济作物。对此,马铃薯在农业生产以及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均占重要地位[1]。而在马铃薯的栽培过程中,往往由于品种、种植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菜农难以实现优质、高效种植的目的。
2018年青海全省的马铃薯原种生产量达到3.8 万t,生产的1 级、2 级脱毒种薯产量达到27.3 万t,本省马铃薯主要品种包括‘青薯2 号’‘青薯9 号’‘乐薯1 号’以及‘下寨65’等多个品种。青海省的马铃薯种源较充足且质量有保证。当前,青海省本省脱毒马铃薯种薯的扩繁项目集中在湟中、大通、互助等13 个马铃薯的主产县(区)实施。脱毒马铃薯以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支柱产物,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青海省马铃薯产业,本研究青海省塘川镇马铃薯高产(2 500~3 000 kg/667m2)栽培技术为基础,总结了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马铃薯种植户科学栽种马铃薯提供参考资料。
青海省地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气温低,青海塘川镇农业区平均海拔2 000~3 200m,年平均气温在5.7℃左右,全年日照时间为2 782 h,总辐射量达657 kcal/cm2。因此,青海省塘川镇在农业种植方面,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以及自然隔离条件优渥等特点,是马铃薯生产的最适宜的生态区域。笔者所在单位经过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在海拔大于2 800m且隔离条件较好区域,种植优选的脱毒马铃薯,其重新感染病毒几率极低。而选择在海拔高度2400~2 700m 区域种植脱毒马铃薯,种植3年后,重新感染病毒概率低于5%。因此,塘川镇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马铃薯受病毒危害较轻,受真菌、细菌等病害危害少,且种薯退化率较低,商品马铃薯表皮光滑、色泽鲜亮,淀粉含量较高。因此,塘川镇生产的种薯、商品薯的质量较好,深受消费者、薯农种植户的喜爱。但青海省对优良种薯的宣传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大,优势特征挖掘不明显,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还有很多努力空间。
选择合适的品种,可使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产量增产30%以上。对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可选择晚熟的马铃薯品种,如‘青薯2 号’‘青薯9 号’‘下寨65’‘会-2’‘合作88’‘布尔斑克’‘威芋3 号’‘坝薯10 号’以及‘陇薯3 号’等。春、秋两熟种植区,春薯可选择中熟品种,包括‘乐薯1 号’‘克新1 号’‘大西洋’等;秋薯可选用早熟的品种,包括‘中薯2 号’‘费乌瑞它’等。
选择脱毒马铃薯种薯,结合生产实际,选用3代以内马铃薯种薯,可选择1级种薯,对于繁种条件较差区域需每年进行换种。
种薯贮藏时间为5~6 个月,贮藏室内湿度应大于95%,温度控制在3.0~4.5℃,通风良好,应避免薯块贮藏期间,失水、低温冷害、发芽、黑心或腐烂等不良现象出现。种薯生理年龄要求选择壮龄薯。因此,薯农在进行播种前需对种薯生理年龄进行合理调节,使单株的主茎数保持在3~4 个,保证马铃薯的高效生产。
种薯进行切块前需经过催芽处理与散射光处理,确保薯芽长至5mm,以避免切块对种薯质量的影响。建议选用整薯进行播种,以避免切刀传病,但对于质量大于70 g 的薯块,应进行切块处理。种薯切块一般选择在播种前的2~3 d,在切块时以纵切形式将顶芽切开,使切块保持楔形,确保每个切块上有芽眼2~3 个,切块平均质量在40~50 g。切块时,应注意对切刀做消毒处理,以防染病。每个切块的种薯块需经过2~3 h 风晾,用石膏、滑石粉加浓度4%~8%甲基托布津进行拌种以避免薯块腐烂。
马铃薯种植区土壤以选择轻质壤土为主,对于粘度重土壤在进行马铃薯种植前需进行提前中耕、培土以提高土壤墒情,避免土壤板结;对于砂性较大种植区,在进行马铃薯种植前注意对土壤增施肥料。马铃薯为喜偏酸性土壤作物,土壤的pH值在4.8~7.0。种植区需做好轮作倒茬处理。马铃薯种植区前茬作物一般可选豆科、麦类以及油菜等作物,马铃薯种植禁忌连作,且前茬作物尽量避免选亚麻、茄科以及其它块根类型作物。
3.2.1 深松土壤
马铃薯90%以上根系分布于30~45cm 土层内,少量根系可生长至深1.5m 土层。种植区的土层深厚有利于马铃薯根系生长,可有助于提高马铃薯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同时,种植区土壤疏松,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因此,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松,深度为40~45cm。
3.2.2 施基肥
马铃薯播种前或在播种时需施足基肥,以保证苗期营养充足,促进马铃薯幼苗快速生长。基肥及追肥方式可根据种植区土壤的类型选择,一般基肥占总施肥比例为:氮肥40%~60%,磷肥100%,钾肥70%~80%。
3.2.3 田间浇水
马铃薯播种后,土壤湿度需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在播种后至马铃薯幼苗出苗前不可浇水,若播种后快速浇水易导致种薯腐烂及发生黑胫病、茎溃疡等,同时,浇水易降低土壤温度,延迟马铃薯出苗。青海塘川镇平均海拔高,整体气温偏低,昼夜温差较大,薯农在马铃薯种植过程应注意掌握马铃薯种苗期的田间浇水量和时间。
3.2.4 适时播种
马铃薯播种选择在10cm 土壤均温在7~8℃时进行播种。马铃薯种植行距为70~90cm,播种密度为5 000~6 000株/667m2,马铃薯套作密度3 450~4 000 株/667m2。薯块大小与马铃薯的播种密度相关,对于炸条品种、食用品种的马铃薯播种密度小,便于大薯形成;对于炸片品种、种用品种则建议播种的密度大。马铃薯播种深10~15cm。起垄后,种薯至垄顶距离15~20cm。
3.2.5 施肥
结合马铃薯生产经验,每生产1 t 的马铃薯,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6 kg,磷1~3 kg,钾11~13 kg。考虑肥料需在施放当年充分利用,以每667m2生产2 500~3 000 kg 的马铃薯计算,需施氮肥16 kg,磷肥18 kg,钾肥23 kg[2-3]。
3.2.6 施肥方法
因磷肥在土壤内移动性较小,可选择在施基肥或在早期追肥时进行施用,而氮肥移动性相对较强,可选择在播前施50%氮肥,剩余氮肥需随中耕进行逐次施入。对中熟马铃薯品种,应选择在出苗后45 d 施完氮肥。通过对马铃薯植株叶柄硝酸盐中N 的含量来确定氮肥的施用时间及施用量。马铃薯根系分布于深30~45cm 土层,因此施肥应选择种薯两侧深5cm 进行。降雨量较丰富或种植区的土壤砂性较大区域,应分次施肥,避免肥力流失[4-5]。
马铃薯属于块茎作物,地上部分植株及地下部分块茎均易受病虫害的威胁。因此,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6]。结合马铃薯主要的病害危害特点,薯农需做好蚜虫以及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工作[7]。其中,蚜虫是马铃薯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马铃薯苗期到现蕾期可施用浓度5%的辟蚜雾2 500 倍液、浓度10%的蚜虱净2 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以控制蚜虫对马铃薯的危害。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区,薯农需及早进行化学防治以控制晚疫病,可选择现蕾始期进行喷药1 次,之后每10~15 d 喷洒1次,选用浓度58%的甲霜灵猛锌400 倍液进行防治。
马铃薯收获前15 d 需将病毒病株与薯块清除。收获时,马铃薯块茎须凉晒6 h,使马铃薯表皮老化,方便运输且不擦伤马铃薯表皮。破损耗薯、杂薯需及时清除,收集重量50 g 以上合格薯送指定地点进行计量与交售。
马铃薯的栽培过程需做好马铃薯的品种选择,保证种薯级别、生理条件符合标准,且对种薯进行及时处理,马铃薯种植需做好选地、整地、播种、施肥与病虫害防治,严格把控生产关,保证马铃薯生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