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萍,钟禹霖,凌志杰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的要求,提高卫生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我院围绕“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诊改”为手段,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性加强临床教学的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
结合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教学标准、教学模式、实训教学、师资培训、实习监管方面,全面开展教学诊改,找准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由于缺乏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往往没有反映卫生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脱节,无法满足基层医疗单位对卫生人才实际需求。
目前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协议层面,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临床教学,校企合作的优势互补没能充分体现,校企资源共享难以落到实处,无法满足高层次卫生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传统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基本上以学科知识为本位,教学标准多偏重理论学习,片面注重完整的知识传授而淡化了岗位基本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忽略了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加上课程的开发很少有基层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使课程教学标准脱离基层医疗单位的用人需求。
实践教学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教学计划开展的实验、实训(见习)和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是临床教学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师资、资金、设备等多因素影响,实践教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足,很多临床课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达不到1∶1,即使达到了规定的实验课时数可能很多教学内容会缩水。同时由于师资紧张,教学模型和标本缺乏,部分实践教学还存在内容过时、设备老旧等问题,加上信息化资源平台缺乏,大多数实践指导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一对多”实验(实训)教学,技能操作的直接指导和帮扶难以落实到每名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动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
卫生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大多已脱离临床多年,缺乏临床经验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只是围绕课本上已有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联系临床实际和临床案例开展教学的能力非常有限。同时高职教师课务压力大,又缺乏系统的临床实践培训提高计划,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扩充不足,导致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多是理论层面上的掌握,难以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
在学生实践技能考核中,传统的评价方式多是重理论轻实践,笔试成绩仍然占主要分值,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而且评价指标和标准不统一,医院和学校各有一套。考核结果往往注重终结性评价,一考定成绩,缺乏过程性评价,因而很难反映真实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顶岗实习是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迁移的关键时期,对培养合格的卫生职业人才至关重要。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是由医院科教科(护理部)—科室主任(护士长)—带教教师组成的管理体系负责,实际上主要由带教教师具体实施,但以临床工作为主的带教教师,随意性比较强,遇到什么教什么,往往忽视毕业实习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也不重视跟学生进行交流,甚至不完全放手,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不知要学什么、从何学起、如何来学。而生活、学习和纪律管理则是由医院兼职班主任—实习组长组成的管理体系负责,但实习时大家分散在各个科室,不如在校学习时集中易于管理,带教教师、兼职班主任和实习组长往往各管一块,缺乏沟通,实习生的学习管理和纪律考勤多流于形式,甚至处于两不管的状态,导致实习教学监管机制难以到位。
医院为学校提供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作为制订依据,院校双方开展研讨并共同制订适应高职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按照同一目标和标准培养卫生人才,并根据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定期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同时院校双方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全面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保证学校教学与临床工作接轨。
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协调,让院校共同承担临床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让校内教师主要负责校内实训教学,而医院主要负责医院临床教学工作,包括按课程系统到临床科室采集病史的带教、学生的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的带教等,但院校应共同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医院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师到学校承担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使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紧密衔接;另一方面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到各教学医院参与学生的临床带教和出科考试,及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并加强院校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而技能比赛则由院校双方共同制订评分标准,共同担任评委。此外,定期召开实践教学研讨会议,每年邀请各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负责人参加临床教学研讨工作,了解临床工作和临床教学情况,研讨临床教学工作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学校与医院的双向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卫生高职院校打破“闭关”政策,充分利用社会卫生资源,积极改善与实践基地的关系,密切与实践基地的协作。校企合作不能仅停留在联合办学的协议层面,而应根据自身专业情况和区域卫生发展的需要,利用各自的技术、知识、人才优势,共同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卫生服务等的实质性合作,在场地、设备、技术、培训、科研人才等方面共享资源,才能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拓宽办学渠道,增强办学活力。目前我院与多家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共同出资兴建校内的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区政府签署协议,由学院临床教师主持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使学院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临床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地方卫生、经济发展的能力,使院校双方的医疗、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诊改要深化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创新精神培养作为教学诊改的关键点,一方面积极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课程相互整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结合起来,同时增加实践课时,优化重组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应用简易标准化病人(SP)[1]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整个教学过程全程体现交流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教师主导下“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职业能力一体化培养。
教学诊改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在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使教师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4],而目前高职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基础课教师临床知识不足、临床课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外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不够等问题[5-6]。针对这一情况,学院牵头组建了赣州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健康产业论坛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组织,分别与赣州市人民医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赣州市肿瘤医院和江西青峰制药等企业合作举办“定向班”,聘请医院企业的专家与学院的教师共同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实训全过程,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专门制定了《专业教师临床实践管理办法》《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学院专职教师到医院跟班实践,鼓励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逐步形成“基础教师临床化、临床教师实践化、兼职教师教学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
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主要手段,完善实践监管体系是保证“以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紧密型联合办学的条件下,构建科学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院校双向实践监管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监控,也有利于发挥教学诊改的导向作用和对评价对象的激励作用。
(1)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将单一的评价改为多元评价,将书面报告、技能操作、综合分析、创新应用和学习态度等列入评价体系,形成多元考核评价方式。
(2)建立科学的实践考核评价指标。组织院内外专家共同制订实践考核评价指标,确定院内外统一的临床实践评价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考核评价指标。
(3)在结果评判中,将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并加大实践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1)强化制度建设。院校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及实习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爱护患者、善于沟通、敢于探索、团结协作、勤奋好学的职业精神,为提高实习质量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2)协调医院的纵向管理。为加强对分散在各科室实习生的教学、生活和纪律管理,我院积极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一方面在科教科(护理部)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统一安排实习生的轮科计划和出科考试,并组织开展各科室带教教师的选拔和教学基本功培训;另一方面严把出科考试关,所有科室考试合格者才能完成实习。同时定期召开相关科室的实习工作会,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做到以医促教、以教促医。
(3)加强学院的横向协调。一方面对实习生全面开展实习前教育,让学生熟悉专业实习计划和实习单位工作要求,同时开展技能强化训练和技能操作比赛,表现优秀的学生分配到好的单位实习,对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安排实习;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专业直接选派临床教师到实习单位参与临床教学和实习带教,并与实习单位带教教师共同进行业务培训、集体备课和出科考试等,实行医教结合;同时加强对实习组考勤管理,实习生因特殊情况需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的一律需得到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向批准,做到院校管理的统一协调。
(1)师资能力的质量监控。在院校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实践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安排资历深、素质高,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及授课技巧的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医护人员带教,并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岗前教学基本功培训和试讲教评,教评合格后才能担任教学任务;同时将实习生带教作为年度科室和个人的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临床带教师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2)教学效果的质量监控。一是要求实习组长应定期向医院和学院汇报本实习组的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和出科考试轮科情况,以便院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间接评估临床带教教师的质量情况;二是学院定期开展实习检查,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当面了解实习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使实习生吸取教训,提高防范意识;三是学校通过安排临床教师到实习单位参与临床带教和出科考试等,深入了解医院的教学情况和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四是学院每年召开临床教学工作会议,邀请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各实习基地的教学负责人参加,了解临床教学和学生实习情况,共同研讨临床教学计划,共同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社会评价的质量监控。我院积极开展多方位的办学质量调查评估,利用对卫生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实习单位、毕业生家长和毕业生等社会多方面的办学质量调查和评估反馈的信息,监控教学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教学滑坡情况和办学质量问题,并及时进行教学诊改,评估影响、分析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标准、课程设置等调整、修订和完善等,在评价中反馈,在反馈中改进,为学校教学质量控制提供预警保障,也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就卫生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卫生职业院校教学诊改的必由之路。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临床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策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提升学院社会卫生服务功能,满足区域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