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5米直径模块新一代载人火箭总体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的验收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预先研究项目的成果可用于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工程研制。
作为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该项目勾勒出新一代载人火箭总体雏形:箭长约87米,起飞重量约2200吨,起飞推力接近2700吨,LTO(奔月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5吨。火箭将采用新型逃逸系统设计技术,轻质高效结构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轻质高可靠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火箭纵向耦合振动抑制新技术,先进测试发射技术,火箭动力系统冗余和飞行控制重构技术,冷氦增压技术,低冲击高可靠船箭分离技术等,其中大直径大温差低温共底贮箱设计和制造技术、百吨级推力贮箱箱底传力结构设计和制造、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电静压推力矢量控制等技术为国际首创。
后续,火箭的具体研制计划还将在工程总体和航天科技集团的安排下,不断更新、完善、细化。
10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微博公开了我国火星探测器真容。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介绍,2020年左右我国将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运送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而后进行大约7个月的飞行到达火星。
据2017年9月20日开幕的第三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消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进展顺利,已确定五大科学目标,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形貌特征、表层结构等研究。
备受瞩目的中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五号(昵称胖五)基本确定选在今年年底第三飞。由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远望21号、22号船组成的火箭运输船队于10月22日从天津港启航,经过5昼夜航行,经受住了复杂海况环境考验,安全抵达海南文昌清澜港码头。随后,火箭将通过公路运输方式,分段运送至文昌航天发射场,并按照计划开展发射场飞行任务各项准备工作。火箭完成一系列装配和测试工作后,将择机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发射任务。
10月19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所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火箭公司”)召开的“龙”系列运载火箭发布会上,中国火箭公司正式推出“捷龙”固体商业运载火箭系列、“腾龙”液体商业运载火箭系列的研制计划和未来发射计划。
“捷龙”系列包括捷龙一号、二号、三号三型固体运载火箭,以及捷龙-S亚轨道运载器。该系列火箭可提供500km太阳同步轨道200kg-1.5t的运载能力,直径1.2m-3m的整流罩。“捷龙”系列固体运载火箭追求“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目标,为国内外商业卫星用户的星座组网、补网、载荷验证等提供可靠、便捷、经济的专属发射、定时定轨道发射和搭载服务。
一句话新闻
《2019硬科技图景》
研究报告发布13种硬科技投资趋势
近期,由麻省理工学院创建的非盈利投资机构The Engine与投资研究机构Pitchbook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2019硬科技图景》的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数据,从2012年的490起投资、投资额29亿美元,到2018年的1600多起投资、投资额357亿美元,全球硬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1、新材料
自2017年以来,已有近10亿美元的风投资金注入到该领域的创业公司。可持续材料(例如可生物降解的包装)、碳纤维和石墨烯是创业公司关注的重点应用方向。
2、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创业公司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药物发现/交付/生物技术集群、通用硬件和材料,以及电子元件/设备/仪器。在2017年,该领域融资达到顶峰,投资数量为75起,投资额超过4.5亿美元。
3、微电子
相对而言,该领域投资规模较小且稳定。目前,以应用为重点的微电子技术种类正在不断扩大,而开发一种超越硅的全新半导体材料正在成为创业公司的关注焦点。
4、量子计算
自2015年以来,该领域风险投资活动的增长非常显著。在2018年完成20起投资后,这一趋势在2019年得以持续。但投资数量和资金量均无法与其他技术领域相比肩,这表明量子计算仍然处在早期发展阶段。
5、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该领域在2018年投资额达到峰值后,2019年前三季度的投资额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自2012年以来,更多的资金涌入到:药物研发、资源管理、自主车辆和系统,以及业务流程自动化等领域。
6、3D打印
该领域在经历了2014-2015年间的投资激增之后,风投数量有所下降,但自2018年开始重新趋于活跃。目前,更多资金都押注在了该项技术日益增长的生存能力上。除了制造业,3D打印正在逐步拓展到消费和医疗产品等领域。
7、先进制造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依托新技术建立先进的制造业务,预计其风险投资将稳步上升,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3952亿美元。
8、机器人与无人机
近几年该领域的风投活动持续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风险投资额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据预测,到2028年,仅农业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230.6亿美元。
9、自动驾驶
在过去几年中,该领域的投资数量和投资额都在快速增长。2018年,投资数量达到90起,投资额近65亿美元,均创下近年新高。有10家公司已获得10亿美元或以上的融资。
10、航天技术
自2017年以来,航天技术领域的投资活动一直表现强劲。2019年前三季度,投资数量达到61起,投资额超过15亿美元,有望创下历史新高。从细分市场来看,火箭技术公司占据了最大的单笔融资,新型卫星技术创业公司更受风险资本关注。
11、清洁技术
自2017年以来,该领域的投资已接近40亿美元。资本的激增主要来自于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如电池创新)、太阳能及其他替代能源的技术进步和更多安装,以及全面的能源管理和储存。
12、农业科技
2018年,农业科技领域投资数量达到94起,投资额达到9.05亿美元,均为近年来新高。目前,该领域从替代蛋白质到农业机器人,从作物图像到杂交育种技术,各个细分领域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本关注。
13、生命科学
就投资规模来看,生命科学吸引的资金量在硬科技各领域中遥遥领先。2018年,该领域的投资数量达到700多起,投资额也达到创纪录的193亿美元。总体而言,生命科学仍然以药物和生物技术的开发为主。
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内首枚入轨级别的液氧甲烷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双曲线二号,在10月16日至19日举行的2019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上亮相。该火箭计划于2021年执行首次入轨发射任务。
据介绍,双曲线二号是一款可重复使用小型液体运载火箭,其一子级具有垂直着陆回收功能,可重复使用30次以上,为火箭节省超过70%的制造成本。该火箭采用两级串联构型,一子级箭体直径为3.35米,二子级箭体直径为2.25米。一、二级采用相同状态的15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液体火箭发动机“焦点一号”,其中一级安装9台,二级安装1台。火箭全长约28米,起飞重量约90吨,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为1.9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1吨(不回收)/0.7吨(可回收)。火箭采用清洁推进剂,具有综合性能强、可靠性高、成本低等特点。
双曲线二号可满足近年来日益增多的中小卫星组网等卫星发射服务需求,也能广泛提供应急发射服务、搭载服务等。
在2019年国际宇航大会上,86岁的戚发轫院士获得了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名人堂”(Hall of Fame)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戚发轫院士是我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中国知名空间技术专家和卫星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他多年来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国际宇航界与中国在航天领域合作打下了基础。
这是继“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第二次获得IAF“名人堂”奖项。
201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时间频率作为测量准确度最高的物理量,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研究、信息传输、导航定位、深空探测等领域,在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在会上表示,未来5年内,中国将建成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四部分构成的立体交叉授时系统,目前在世界上尚无类似计划。据介绍,这套立体交叉授时系统主要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站时间频率实验系统、地基光纤授时系统和地基长波授时系统四部分有机构成。SA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