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平
“食言”一词,它是由“食言而肥”一语演变过来的。
据《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孟武伯,此人一向言而无信,鲁哀公本来就对他不满,再加之此人与群臣相处时,说话处处带刺,鲁哀公就更看不起他了。
有一天,鲁哀公请群臣赴宴,孟武伯当然也要参加。鲁哀公有个宠臣叫郭重,因为长得肥胖常常受到孟武伯的侮辱。这次也不例外,孟武伯借给鲁哀公敬酒的机会,又讥讽郭重道:“你长得这么胖,到底吃了什么东西呀?”一旁的鲁哀公听了,非常气愤,便代郭重回答说:“食言多也,能无肥乎!”群臣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大家都知道,孟武伯一贯说话不算数,许诺的事情从来没有兑现过,孟武伯自己也知道鲁哀公话中的意思,颜面尽失。从此,“食言而肥”一语就流传了下来。
明代李开先《水风卧吟楼记》:“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试以数语为记,请览而教正之如何?”还有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议会》(1943年):“你们食言而肥,不承认这个原来答应承认的区域。”这里的“食言”都是此意。
《尔雅》中对“食言”一词是这样解释的:“食,言之伪也……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为伪,故通称伪言为食言。”这里的“食言”是名词,泛指一切不兑现的假话空话。
不过,后人用到“食言”一词时,大多是动词了,茅盾在《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中说:“荆轲既已成仙,自然不再管尘世闲事,而多诈的秦王既已过关,自然就食言了。”这里的“食言”与今天常说的“决不食言”的“食言”,都是动词,它和“食言而肥”中的“食言”一样,意思是把说过的话再吞回去,像吃东西一样,吃过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