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容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林业局 贵州遵义 564200)
当前,林业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森林火灾、森林水灾以及森林病虫害3方面的隐患。森林病虫害的破坏性不仅与火灾和水灾相当,还存在着特有的生物性。只有通过不断地分析摸索,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减少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才能使林业内部长期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
森林中各种病虫害的繁殖能力极强,主要通过自身以及大自然进行传播。相当一部分森林病虫害虽然在自然环境中会被消灭,但是其自身存在着非常强的抗逆性,并且可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一旦出现存活机会,就会大量繁殖,再度肆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常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环境污染以及破坏问题频繁发生。再加上对于环境修复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为病虫害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林业建设中,各种人工林或多或少的都会携带病虫,复杂的病虫害一旦发生很难有效防治,使得我国林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林业地区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林业生态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截至当前,已经发现200多种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危害性的病虫,对我国森林危害较重的病虫主要有松毛虫、松材线虫以及美国白蛾等。森林病虫害破坏了森林的植被,使生态环境进一步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愈发严重。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中,人们常常会用到各种高毒高残留、难以分解和代谢的化学药剂,过量使用极易加重森林生态环境的负担;另外,这些高毒的药物残留还会通过水循环深入到生态系统的各个环境当中,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是当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随着气候以及环境的不断变化,病虫灾害日益严重,不仅造成了森林的大面积退化,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即使随着林业生态的不断发展,其自身具备了一定的抵抗能力,但仍然无法抵御各种病虫害的侵害。病虫种类繁多,数量大,常常出现跨地区侵害森林的情况,给众多地区的林业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1]。
近年来,全球化的生态链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多地迅速扎根落户并成为一方霸主,严重倾覆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我国林业环境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另外,全球气候异常情况频发,使得一些害虫顺势而生,给林业生态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多地已经建成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以及控制区域站,增强了病虫测报的装备及能力水平,提高了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然而在实际环境中,检测汇报工作很难落实,一些地区仍然采用原始的病虫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在一些乡镇测报站,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导致该机构处于瘫痪状态,对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蔓延无法发挥任何作用。
目前,虽然已经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案,并且获得了相关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部门的认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防治方案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导致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急需对现有的防治方案进行完善。首先,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初始阶段,相关部门应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搜集和完善基础数据,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结合国家规范以及环境的转变,对现有方案进行灵活调整,对固守老旧的手段进行有效创新[2]。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防治技术。首先,必须重视化学药物使用规范,明确化学药物的配方、浓度、实效性及影响范围,减轻药物施用带来不良影响。其次,选用合适的防治技术,定期观察应用效果,做好对比及记录工作,积极对其进行改进提升。
按照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做好林木的检疫工作。对于从外界引入的树木,首先要严格把关,以防在引入林木的同时引入病虫害;其次,要做好木材市场以及木材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检疫工作。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重视预防工作。相关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病虫害预防以及检测工作的重视,掌握相关检测技术,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预警机制及相关规章制度,通过调查数据与气象资料结合,做好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
生物技术就是通过生物方式实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于天然的森林,林木种类繁多,分布复杂,具备较强的净化功能。人工林结构普遍较为简单,食物链单一,自身净化和抵御能力较弱,一旦发生病虫害,就很难有效控制[3]。因而,在植树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混交林,通过复杂的食物链使得各种病虫能够相互制衡,有效防控森林病虫害。
只有依靠专业的技术装备才能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随着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新型装备不断推陈出新,大大提升了防控效率和防控效果。因而,各单位应积极探索更新升级森林病虫害的防控装备。
借助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预防意识。确立种植责任制度,对工作人员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减少对森林的砍伐,提高生物多样性,最终提升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重大。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摒弃传统的防治模式,通过积极优化防治方案,创新防控手段,强化防治技术,建立预警机制,更新防控装备,科学有效的防治森林病虫害,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