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孟颖祎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输送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当下,社会各用人单位对就业者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技术考核,兼具综合性与创新性特质的应聘者才是当代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为了满足就业需要,大学课程教育不再仅限于对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而应将艺术修养、道德培育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大学生艺术团作为显著代表,是高校艺术建设的重要工作。教育部曾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教育的有力手段,加强艺术教育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纵观我国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校内艺术团,例如,长春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湘潭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清华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等,以这些运作成熟的艺术团为导向,其他各地高校也开始纷纷效仿。从大学生艺术团的从属机构出发,大学生艺术团的日常活动主要由学校的有关机构安排,多与新媒体部门以及艺术教育中心交流密切。在音乐学院以及其他艺术类院校,一般由相关院系直接领导。为提升大学生艺术团的综合水平,高校通常会请音乐专家或专业团队定期来校培训学生。
以长春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为例,长春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的成立时间为2012年,属于校内大学生组织。艺术团的工作目的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与艺术中心携手打造校内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传承并发扬长春大学文化传统。艺术团内部分工明确,有办公室、器乐部、舞蹈部、礼仪部、编辑部、技术部、外宣部、戏剧部等多个部门负责维持艺术团内的活动策划、资金筹备、节目编排等工作,保证艺术团的正常运作。自艺术团成立至今,已经吸纳了相当一批热爱艺术、积极向上的学子,圆满开展了大学生艺术展演、“防金融诈骗做诚信学生”专场话剧、小品演出、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一系列活动。
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水准虽不能与专业团队相媲美,但也具有其鲜明特征。
首先,艺术团成员内部管理的复杂性。由于高校涵盖专业较多,参与艺术团建设的成员专业较为分散,再加上各个专业的课程安排不同,在人员管理上存在着一定难题,因此,高校艺术团管理者应当任用有相关背景的管理者。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思考方式不同,对艺术的认识程度也有不同限制,由于高校艺术团是面向全校学生,管理者理应加强团员的思想建设,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就某一课题的认识,使艺术团的演出能为不同学生所接受,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思想,将学校的校风与精神面貌充分融入其中[1]。
其次,艺术活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脱离了一定规则的艺术创新便称不上是艺术,能够参与艺术团的学生一般都有一技之长傍身,其中更不乏有专业领域的相关证书荣誉等。大学生艺术团作为学校的艺术代表,受到的专业训练与知识熏陶自然比各个社团或兴趣小组多,因此艺术团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专业性。
最后,艺术团也是不同专业在艺术上产生共鸣的产物,是不同领域知识在艺术的背景下百花齐放的结果,其存在本身就带有一定艺术性。不同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同的,理学院的学生在理性分析与冷静方面的能力比人文学院得学生强,而人文学院的学生在情感接受与察言观色方面做的又比前者优秀。在以艺术演出为共同目标的前提下,不同专业取长补短,这也是艺术团的特性之一。
艺术的完成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眼、耳、鼻、口、手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每排练一个舞蹈、编奏一首新曲子、准备一场话剧都是对学生信息接受能力以及大脑分析反应能力的考察。同时学生在准备艺术团演出的过程中能够接触优秀的古典艺术作品,从中汲取知识,收获心灵上的慰藉,进而使得思想层次更上一层楼。
艺术团在演出过程中不免要与外界发生众多交流,这也是演绎好一个作品的必要前提。例如,若要演好一个老妇,便要尽可能地与其沟通,了解其外在特征与内在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角色、提取信息是艺术团团员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能够拓宽其视野,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2]。艺术团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社交平台,若能充分发挥其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无论是对于高校还是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收益都是无可估量的。
高校艺术团不同于高校其他艺术教学组织,它是艺术与各个不同专业的组合产物,其艺术背景来源于专业教师或机构的指导,又因为参与其中的学生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大学生艺术团具有别样的校园特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学生的培养也不应当仅以专业知识为重心,而应当与教育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建立众多类似大学生艺术团的组织,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