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颖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27)
宫崎骏作为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被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擅长将动画内容与日本特色文化相融合,故事内容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将人性、梦想、社会关系等深层次问题融入其中,引人思考。宫崎骏动画电影所体现的对日本传统文化与精神世界的探究尤其耐人寻味。
在3D、CG等新兴动画技术盛行的今天,宫崎骏依旧以传统二维手绘法制作动画作品。尽管二维手绘动画制作耗时长、劳动力大、成本消耗大,但因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在从业额六十年间,宫崎骏始终坚持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手绘创作,力求画面细腻、充满质感、协调,达到最完美的视觉体验。电脑技术无法复制手绘线条的美感,所以在表达爱与温情的人文主题上不够准确。绘图手稿是画师个人色彩和风格的体现,制作过程包含底稿、修改稿、背景绘制、上色、后期等多个过程。2004年日本上映的宫崎骏经典代表作《哈尔的移动城堡》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片中有一幕海底鱼群捕食的画面,为了将这两秒钟的画面最为生动地表现出来,宫崎骏亲手画了2000张分镜手稿,仔细检查每一张手稿,抽出不满意的反复修改。最终这部两小时的长篇动画电影共绘制画稿17万张,耗时一年半,启动工作室员工如美工、美术指导、动画师等共300名[1]。力求每一个画面的细节都做到极致,是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成为口碑保证的关键。
音乐作为电影艺术表现的第二种元素,可以给予观众画面不能表现的灵气与美妙,任何优秀的电影作品不论画面如何震撼,故事情节多么精彩,一旦少了音乐烘托,都会变得索然无味。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提供迷人的画面外,其配乐的运用也为他的作品加分许多。久石让是日本当代著名电影配乐家,首次与宫崎骏合作是在1984年上映的《风之谷》,后又陆续为《千与千寻》《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等多部动画电影配乐,二人的完美合作堪称日本动画电影界的典范[2]。电影音乐需要服从电影主题,不能肆意发挥破坏电影所要表达的世界观、价值观与道德观,久石让擅长在不扰乱电影情感线的前提下,将配乐与电影主题、叙事充分结合,增强戏剧冲突与气氛渲染,令观众更好的感受角色喜悦、悲伤、恐惧的情绪,对人物产生共鸣。如此一来配乐不再仅仅是乐曲而已,而是电影情感的表达,被赋予了灵魂深度的思考,为影片注入灵魂,使其更具感染力。
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的符号,也是第一位将动画作品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宫崎骏的作品中对于爱、幻想、成长、自然的体现比比皆是,比如《千与千寻》中,通过浪漫主义手法讲述了主人公千寻在神异世界的成长与心路历程,引发观众不同角度的解读;《龙猫》中对亲情的展现,以及人类与龙猫之间发生的暖心故事令人向往;《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对幻想、爱、成长等思想进行了探讨。宫崎骏的作品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人类的命运、自然风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展现随处可见,例如代表作《幽灵公主》,围绕森林的守护者山兽神、被狼族抚养长大的女主角、为化解诅咒前往森林的男主人公以及破坏自然开采矿石的炼钢厂几方共同发生的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影片传承了宫崎骏对于自然的深度思考,将在日本宗教文化中代表神灵象征的鹿完美融入影片,表达了宫崎骏对于生灵的敬畏与尊重。摒弃虚华,返璞归真,以人类最真挚的情感表达深沉的思想主题与文化内涵,宫崎骏堪称世界动画史的传奇。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模式逐渐受到关注,为了工业、经济发展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类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宫崎骏的电影中处处体现着人文主义情怀,时刻提醒人们大自然对整个地球的重要性,通过创造魔幻世界来反映人类对生命和生存的思考。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与其他通过人物反映主题思想的动画电影不同,和平、自然的电影主题才是首位,电影中的情节和画面,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虚幻与实际完美融合并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此种表现形式,传达了生命的价值。宫崎骏的电影很少利用悲情增加人们的危机感,而是通过让观众意识到生命短暂的意义,因此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面对所经受的苦难,获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宫崎骏将创作理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在看他的动画电影时有着充足的想象空间,比如天真的孩童、可爱善良的动物、无限生机大自然、浩瀚的天空等,蕴含的人性光辉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总而言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总是喜欢设置一个神异的世界,赋予影片使魔幻意味的同时,以童趣的方式表达对人生、人性、社会的查看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