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荣杰,福建省永春县横口学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的特点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课堂上,多媒体通过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学生都是处在大概六到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天真幼稚,他们好玩、好动。由于年龄问题,他们的语言和表达能力还是处于稚嫩阶段,在他们身上,主要突出的是好奇心强,但是因为年龄过小,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他们在学习时很大程度上的是取决于学习对他们的吸引力,只有当学习吸引他们了,才有可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情景教学是当今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种教育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来灵活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研究表明,当小学生处于有意创设或富有立体感的情景中时,学生会情绪高涨,富有想象空间和超常的思维能力,进而表现出以往所没有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萌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例如在《数数》一课中,设计这样一个动画画面:周末,鸡妈妈和鸭妈妈带它们的孩子出去觅食,在长满色彩鲜艳的花朵的郊外草地上,出现了活泼可爱的鸡妈妈和它的孩子们,接着,另一个群体也出现了,鸭妈妈和它的孩子们蹦蹦跳跳的出现在学生的视角里面,它们一起在郊外开心的玩了起来。这是,充满着趣味性的情景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控制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跟着老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究竟是鸡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鸭妈妈的孩子多呢”学生回答后动画显示结果,非常直观的显示出”数数”,加强了学生对”数数”这个概念的理解,还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了使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两个数量多少的比较。
抽象化是数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学科是许多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科目。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入门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弱,对抽象事物的接受力有限,然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却记忆深刻。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数学教学,使得抽象概括性的问题具体化。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首先,与同学们一起回顾周长的概念——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在课件上放置一个长方形的图片,让同学们思考长方形周长是如何求出的。其次,根据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将图形分解,把长方形的四个边连成一条直线,直线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度。再次,根据已知的长宽距离求出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就等于两个长与宽的距离。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教学相长"是教师教学所应达到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一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地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同学、与教师的沟通、讨论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找到新的解决办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传授知识、给学生提供帮助,同样地,学生的想法和创造也会给教师带来启发。新的多媒体技术简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样一来,为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讨论和探索。同时,多媒体技术还为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提供了机会。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在同学们和教师面前,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只有有效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长久的教学过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技术与内容平衡、处理好技术与学习的需求,做到“适时、适量”,科学运用,方可取得最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