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 102600)(2.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北京 102600)(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26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坚持市场化改革道路,逐步弥补中国在市场全球化进程中与其他国家的差距,逐步在融入、适应并引领市场全球化进程。当前,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可逆转,如何抓住市场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机遇,如何迎接市场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挑战,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从承认商品经济的存在,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不断深化。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是同步进行的,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同中国的市场全球化进程也是同步进行的。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的市场全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自发地实行了“包产到户”的改革试点。1981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肯定了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多种经济形式的集体经济性质。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以家庭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占农户总数的90%以上。
企业化改革主要以对企业放权让利为主线,改革的主要形式有建立企业责任制和实行“利改税”等。其中,1981年的改革重点是推行责任制,到当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达3.6万个,有的省市达本地国营企业总数的80%。到1982年底,中国不同规模和性质的企业都建立了责任制,在县属以上国有企业中实行责任制的企业占80%。1983年重点推行“利改税”,1983年实行利改税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加11.1%。
1978年至1983年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中央给予其的特殊经济政策,如特区企业的产品出口、设备及原材料进口均免征关税;特区企业享受较低的所得税政策;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特区的物价除少数指令性价格外,多数实行指导性价格和自由价格等。1980年经济特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只有21.7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0.48%;1984年四大特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59.89亿元,占全国总量的0.84%。1981年到1985年间,经济特区的GDP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
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对乡镇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并提倡发展股份合作制;1986年国家科委组织实施“星火计划”,对乡镇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的支持。就成就来看,中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在1978年仅为493亿元,到1992年增长为17584亿元,15年增长近35倍。乡镇企业利税总额1978年仅为110亿元,到1992年增长到1 743亿元,增长将近15倍。
1984年邓小平提出了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的建议。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上海、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并推进了海南省的建制。另外,1985年9月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逐步推进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向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并轨,最终实现价格市场化。
1994年初中国开始了以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为主要目标的重大改革,通过实施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等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股份制普遍推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劳动力在区域间和部门间流动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差不多在这时候初步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1%,大大超过GDP年均9.8%的增长速度。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既面对发展战略机遇期,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这一时期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也纷纷同步推进,中国步入了利益调整与利益重构的市场经济改革深化期。
2005年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入世”5年来中国先后4次对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目前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了9.9%。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自2002年以来20%的高增长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17 607亿美元,出口9 691亿美元;另外,“入世”5年中国新增了4 100万个就业机会,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8%,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9%。从2000年至2005年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来看,国有及控股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分别为14.6%、28.4%、54.4%,可见,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及控股企业。2005年民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9.8%和17%,民营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到半壁江山。
中国采取了多条主线同时推进的策略,如先后将经营自主权下放给集体、企业和个人;开放和培育劳动力、商品和生产资料市场,逐步下放这些领域的自主定价权;引入技术和外资到发展对外贸易、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市场、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由地区政策优惠到系统地构建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目前,中国已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期,因此,必须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调整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即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培育教、科、文、体、卫等领域的新型市场,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全国人民的综合素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