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茹燕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400000)
近几年,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廉政建设,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显得日益重要。上至国家,下到具体单位,内部控制对于中小学校建设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依托西部某区县内部控制建设项目,项目组获取全区中小学校106家内控报告数据。根据财政部相关要求,项目组对各单位提交的支撑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查,并且给出了客观、合理的评分。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分表及填表说明,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别为60分和40分,合计100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共计6项评价指标21个评价要点,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共计6项评价指标15个评价要点。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顶层设计,是最容易忽视甚至认为最空洞的控制。单位层面内控建设一共60分,内控报告总体平均分为17.33分,从分数看,中小学校整体内部控制建设单位层面亟待加强,单位层面更多的是涉及单位负责人,同时也说明一把手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需要提高。
业务层面内控建设总40分,一共包括6个评价指标,内控报告平均分为17.68分。具体调研分析如下:
1、预算业务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共7分,内控报告平均分为2.6分,这个分数反映出单位在预算内部分解并审批下达方面做得不好,单位财会部门并没有对预算指标分解到末级科目,或者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会部门对各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没有做到跟踪评价。
2、收支业务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共6分,内控报告平均分为1.8分,主要问题在于部分单位没有对支出事项实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不同类别事项也没有实行不同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
3、采购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共7分,采购业务是6大业务中比较成熟的模块。单位在采购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采购事前没有编制预算,一般单位采购人员只负责执行,这种情况主要针对项目课题经费。
4、资产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共6分,内控报告平均分为1.6分,存在的情况可能有:单位未对资产定期核查盘点和跟踪管理,或者存在没有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配置、使用和处置资产的情况。
5、建设项目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共8分,内控建设前后,该项业务的改善情况不明显,内控报告平均分为3.44分。此项得分低的原因有:在建设项目超概算率方面大部分的单位都能达标,但是绝大多数未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资产,说明项目控制管理效果不佳。
6、合同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共6分,内控报告平均分为1.84分,这种差异体现在建立健全了合同纠纷制度,严格按照流程和规定履行合同内容,合同管理统一了归口部门。在合同监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内控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小学校具体实施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主体责任不明确。从实际调研中发现,西部某地区试点单位普遍存在职责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比如某一项具体的业务环节主责部门是主管部门还是区财政局不同领导之间存在很大分歧;在内控建设中具体牵头部门是办公室还是财务科单位人员也有不同的意见。
第二,内控制度不健全。在部分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建设后,有些制度还是不健全,比如合同管理中缺乏合同纠纷的制度、资产管理中缺乏资产处置的程序等。
第三,大多数单位监督部门和牵头部门分离程度不够,比如财务科在建设内部控制过程中是牵头部门,在内部控制建设完成之后又作为监督部门检查下属单位的实施情况,这样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