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连晓旭,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也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播着不少信息。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通过广泛而快速的网络对青春期的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些腐败,消极和消极的信息也随之使一些学生加入党的动机有偏见。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有些高校开展的课程,表面形式大于内容,采取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来向学生们传达党的理论知识,授课的内容不够生动有趣,没有吸引力。这使得学生入党的目的不明确。其次,有些学生认为加入高校党可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有机会进入相关机构,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需要党员的工作的地方。学生只将党员身份视为自己就业的重要筹码,而没有真正意识到党员身份的先进性, 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很少有大学生会成为他们自己的信仰和行动的合格成员。很多大学生对党的知识和理解不足,但却非常热衷于加入党。如何考察学生加入党的动机,表现出他们的先进性,以及用什么标准来分辨他们,是教育实践水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在高校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辅导员都很年轻,一方面,因为年轻,人员的流动性很高;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对党建认识和问题缺乏深入研究,难以有效地引导党员学习。高校尽管在形式上有党课学习,但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整体上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考核,教师授课内容的设置和学生上课以后,作业的情况及完成的效果和期望值相差甚远。再者,现在高校专职处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干部数量很少,且他们的工作十分繁忙,平时极少有时间来认真针对学生的情况来开展党建工作。
目前,大多数高校党建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时代元素较少; 大多数党派课程主要基于传统教育,没有创新的教学形式,极难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以轻松地从社会中接收各种信息,使得很多消极不良的信息随着进入大学生的视野, 对他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冲击。目前,许多大学生有不同的动机和价值取向,许多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针对这一现象,中国政府应该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理解高校党建工作的主导思想,这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教育和现实意义。
高校党员的发展是独一无二的,及其特殊。因此,相关高校要制定相关的开发和培训体系,如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体系,民主评估体系,宿舍评估体系等。在党建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员的标准,始终把党员的素质放在首位,从现实出发,加快党员工作的步伐。要克服错误的做法,即不发展欠发达,在毕业前抨击发展,不发展低年级的发展,在发展到高年级时发展更多的错误思想和做法。“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更多的关注党员结构布局和梯队建设,确保党员稳定发展的原则。
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共产主义世界观还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真正接触到,所以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党内生活演习。事实上,当学生刚刚成为预备党员时,他们一般没有对党的政治生活进行严格的培训,也缺乏履行党的义务的活动。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培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最终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符合共产党员的要求。通过交代学生党员任务,强调重要性和要求,党员要时刻注意规范言行,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党性,提高服务意识。
要努力培养高素质,专业的大学生党建干部。高校党委选拔高校学生的党建干部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像教师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将学术研究人才视为队伍的中坚力量一样。选拔干部必须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对党的深刻理解,对党建工作的熟悉,工作作风,精明和强烈的要求。选择和培养学生党务人员,要明确职责范围,加强对该团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培养创造素质和专业精神的党员干部。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建设。目前,网络已经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及时干预,网络的积极性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不利于网络的整体健康发展,也有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校园网络,利用网络的特点,使校园网络成为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的桥梁。高校党员应与校园网中的大学生进行朋友交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