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友明,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
发行人民币和管理人民币流通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银行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涉及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反假货币、保证现金供应、调节货币流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随着货币金银转型工作不断深入,对货币金银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际工作中人员现状已不能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加强基层央行货币金银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货币金银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决定了货币金银部门对高、精、尖人才缺乏吸引力,进而使货币金银队伍人员得不到合理的提升和流动。货币金银部门作为金融服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在年轻同志不能及时补充、现有人员知识结构逐渐老化、专业培训跟不上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能够适应新形势、适应工作转型的人员是少之又少。
一是人员不足。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基层行支库需配备两名专职管库员、两名备用管库员和一名发行会计,而部门负责人和发行会计不得兼任管库员。此外,货币金银部门还有现金管理、反假货币、钱币学会和执法检查等岗位,这都需要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去充实。在确保日常现金支付工作有效开展下,货币金银工作人员每天工作量已接近饱和,对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的人民币收付、反假货币等业务专项检查,往往流于形式,检查质量不高。
二是专业检查能力有待提高。由于货币金银岗位人员培训和交流的力度不够,常年从事货币金银工作,不能及时开展后续教育,知识更新非常缓慢,业务素质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相对较低,要全面履行人民银行职责和业务要求,承担起货币金银管理工作有些勉为其难。
三是货币金银工作的监督检查不够深入。由于人员较少且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有限,基层央行货币金银人员难以有效开展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管理效果不理想。货币金银部门担负着日常反假货币和现金管理工作,不仅要合理调剂券别和保证现金供应,还要对辖内各银行业机构反假货币与人民币收付业务进行管理。目前存在着疲于应付日常业务,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工作虽有开展,但深度远远不够,直接影响货币金银管理的效果。
内控制度不能落实到位,制度执行不力。主要原因是人员不足,每个人要身兼数职。如业务交叉复核问题,由于出差和请假等原因不能及时做到双人复核或操作;个别基层行人力资源的整合后只有1 人,内控制度的执行更加难以落实。
为适应新形势下货币金银转型工作的需要,基层央行在人员配置方面,必须抛弃以前那种货币金银仅仅是简单劳动的过时观念,逐步将一些高学历、高素质、具备调查研究能力的经济金融人才充实到货币金银部门,提升货币金银部门的调查研究、业务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内部交流力度,鼓励具有管理经验、具备科技专业知识的同志到货币金银部门工作或进行短期交流,加速货币金银干部队伍的更新,提高货币金银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树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构建“五型”货币金银干部队伍为目标,切实把能力强、作风正、思想好的人员选配到货币金银工作岗位,不断优化货币金银队伍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建立货币金银人才梯队,提高货币金银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大货币金银人员监督考核,定期组织开展综合评定,及时发现人员在日常行为、思想意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将不适宜从事货币金银工作的人员调整出货币金银队伍。
一是确立“内控先行”和“风险首位”的理念和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查找责任点、风险点,对现有的授权管理、内控制度和操作流程等进行重新梳理,同时根据货币金银管理政策的变化,及时修订相关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内控制度,增强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二是实行严格的岗位分工,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使各岗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能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部门内部有计划地学习货币金银专业的最新理论知识、最新技术分析方法和最新实践成果,引导货币金银人员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形成学而不厌、学以致用的风气。
一是建立权责明晰、运转协调的货币金银队伍管理机制,确保各级监督检查到位;二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三是建立内部协调机制,确保各方协调与沟通到位;四是建立考评机制,履职考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