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冲,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随着市场的发展,科研事业单位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因为财务管理未及时跟上,从而出现不少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足,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等等。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一定要加大力度,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推动科研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有关财会计算的范畴可以进行统一核算,能够保证多元化的数据产生统一的、可供比较查阅的数据,避免数据的不规范,使之具备一定的可比性,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及时汇总。
财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财务管理的良性发展。
在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中,因为种种实践操作方法的缺失,以及财务方面的管理人员本身能力的,无法保障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首先,有些科研事业财务管理制度只是摆设,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和合理的践行。其次,存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整体体制水平不高,从而也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导致制度未能落实。
从现有的情况看,我国许多科研事业单位在资金的管理上极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当然,在整个程序中,每个环节的把控也是存在疏忽的。另外科研资金的大投入,在财务的核算上是重头戏,也是财务管理的难点。
可以说,科研事业单位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对于项目资金的使用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导致资金在项目的开始、收尾等阶段核算困难。其二,主要的负责科研的相关单位与财务单位在沟通互动上也存在问题,出现科研项目和预算之间嫌隙和脱节,最终产生的结果是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支出等等都在财务的管理外运行。
可以说,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是财务制度的践行者,他们工作的专业水平影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就目前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情况看,财务相关人员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点,财务法律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二,财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有限,有些财务工作者专业理论不扎实,操作环节不积极思考。
针对文中提到的现有的问题,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应改善之前财务管理上忽视的状况,积极组织整个财务流程的有序化。同时,还加大对科研单位组织中各项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使科研单位组织的各种资产运营可以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完善单位中资源分配,使有限的资源可以起到最大的价值,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及使命。另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也应该让负责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多参加相关财务培训,使得财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跟上科研事业单位整体管理的步伐。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从而完善本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组成以及工作的有序化,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
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就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专门进行着力组织,使得财务人员能够对财务制度有整体性的、充分的认识,从而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变,根据该制度严格控制相关财务管理活动。可以说,科研事业单位有一只专业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财会人员队伍是科研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有力保障。
从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来讲,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组建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的时间流程上。所以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就财务管理人员方面加大建设上的力度,积极适应单位的需求,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同时要定期培训内审人员与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及业务素养,由此不断提高财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财会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参加财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而且要对相应的财经政策进行学习与了解,主动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及整体素养,主动遵循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而提高白己的依法管理与财务管理水平。另外,财务工作者还要从思想方面纠正财务管理活动,并且探究分析与汇总会计预算的实际状况,确保财务工作活动的合理化与标准化。
总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财务内控、财务预算控制、科研项目资金控制、财务工作者专业素养等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至关重要。所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一定要针对以上提出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进行解决。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将问题予以解决和落实,才能使得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更高的成就和效果,及早实现科研单位组织的发展目标,推动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