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海峰,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经过实地走访及查看当地报刊,大体而言,高校产生的污染大致可分为两类:
1.1.1 生活污染物。大学城的学生宿舍都建有化粪池,所有废水在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后,最终进入溪源江。尽管如此,被排入河的水仍含有较多污染物质。同时,在食堂及校外小吃店中,洗碗水、含油废水也是污染源之一,这类污染多以悬浮状态存在。据调查,多数高校食堂及周边小吃店的废水及部分泔水被直接倒入下水管道,最终还是通过种种形式汇入河中,形成面源污染。
1.1.2 其他污染物。溪源江沿岸的大学多为综合性大学,都设有工科类的实验室,每天进行着多种实验,而多数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只是采取了简单的直排或稀释方式,且废液没有集中收集、登记、转移处理,各类实验在日复一日地进行,最终造成较大危害。此外,各高校的校医院,在承担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基本医疗、教学等职能的同时,也产生不少的医疗垃圾、医学药品废弃液。目前各校医院对废液的处理主要是氯化消毒或用臭氧消毒和沉淀,不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先收集起来再交给污水处理厂;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先进行整体消毒,再统一收集交至特定场所处理。这些带有细菌或者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物的初步处理较为得当,但若处理不慎,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溪源江沿岸,有福州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依托于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放环境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基地,依附于重工业,生产中的废水经处理后很大一部分会被排入溪源江,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1.2.1 金属冶炼废水。炼铁、炼钢、轧钢等过程产生的冷却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目前厂区内对冶炼废水采用较为一般的处理,即化学沉淀法。先将各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集中收集至处理池,以氢氧化物和硫化物作为沉淀剂将废水中的有害金属中和处理,再将液体排入地下管网。这种工艺简单得处理方法,无法保证废水中的所有金属都能得到处置。
1.2.2 机械加工废水。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时产生的废液和冲洗废水,主要含有润滑油、树脂等杂质,以及各种金属离子,污染性强。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普遍对机械加工废水未有很好的处理方法,仍采用化学氧化分解,这也是产业园有关的工厂大量采用的。实际上,该方法对工艺和设备的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方便,但难以保证污染物能被彻底分解。
1.2.3 化工废水。主要有机化工废水和无机化工废水两大类,现已入驻的园区工厂多采用微电解处理技术,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电力消耗低,经处理后的水一部分排入地下管网,一部分回收利用,用作工业补水。然而在产业园之外,有的小工厂会将废水不经处理偷偷排放。
溪源江沿岸的农业多为小农个体经营,农田较为分散,存在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农药危害性大,在河床处对农作物喷洒农药时,有害物质极易以水汽形式进入不远处的溪源江,形成首次污染;还会残留在植物和土壤表面,碰上雨天,农田被雨水冲刷,农药随之进入河中,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农家肥是当地农民更乐意使用的,这类化肥产生的恶臭,使这段的岸边环境更加恶劣、江中水质进一步恶化。除此,一些种植者会将使用过后的废品随意遗弃在河滩上,包括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最终形成对江岸的污染。
高校学生薄弱的环保意识,使其无论在宿舍或是实验室,很少考虑环境问题,生活垃圾不分类、实验废物不登记,在方便自己的同时,长此以往,给溪源江的污染带来了实质性的威胁。加之高校管理缺位,学校实验室、医院、食堂等机构均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贪图方便或是节约成本,致使污染物源源不断进入溪源江中。管理的松散、监督的不到位,是校方对溪源江污染的形成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众多生产性企业,污染的集中排放使沿岸环境遭受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企业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多使用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设备,这对污染的治理效果显然不够理想,但是,处理污染的成本却相对较小,包括购买设施的投入以及后期的维护,价格都比较低廉。因此有理由相信,只重效益却忽视环保,为了利润而不惜环境代价的这类型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园中显然是种矛盾的存在
根据“经济人”假设,企业因追求私利,在私人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成本条件下,对处罚有恃无恐,在大学城河段个别工厂造成的溪源江污染问题,就是典型例子。在此问题下,政府在批准企业市场准入、监管企业污染排放上做的不够到位,才是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键因素。在媒体上屡屡曝光的很多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无不与政府部门没有积极、规范地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有关,正是政府有法不依导致有关企业的违法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这种情况表明,政府部门在做出有关经济发展但同时又涉及环境公共利益的行为时,没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领军人,理应用手中拥有的权力和资源,强化自身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的领导、监管作用,积极建设新型政府,加快职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