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行为研究综述
——基于行为经济学和高阶理论视角的研究

2019-12-21 05:51江亦晗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高阶综述高管

文/江亦晗,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1 研究背景

1.1 行为经济学

(1)产生背景

亚当斯密的“理性人”假设一直以来作为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广泛存在并运用于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实情况日益复杂,出现了很多传统“理性人”假设解释不了的现象。人们发现,很多决策并非是理性决策,更多地是一种“有限理性”(Cairns,1936)。同时,众多与有效理性市场假说相矛盾的实证研究不断出现,质疑着市场的有效性。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众多学科开始引入心理学,试图解释人的行为,此时,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这门学科更多地考查行为主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认为人并非是绝对理性的。

(2)核心理论

行为经济学包括以下四个核心理论:

前景理论(期望理论):行为经济学家们认为人们对于决策的不同结果会持有不同的期望预期。对于面临损失的结果人们更倾向于冒险,而对于面临收益的结果人们更倾向于规避风险。(Kahneman Tversky,1979)

心理账户理论:“心理账户”这一概念由芝加哥经济学家Richard Thaler (1985)在《心理账户与消费者行为选择》一文中提出,其把“心理账户”视为一种认知幻觉,人们会把客观上等价的收支主观地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对不同的投资类型会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预期,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从众行为理论:早在1936年,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就发现人们的某种群体偏激会影响着群体经济决策,进一步影响整个经济市场的行为。到了1981年,Shiller 提出,在凯恩斯经济主体“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决策行为存在着因经验积累,小道消息,群体意见而突然集体改变的情况。更进一步地,Froot,Sharfstein 等学者于1992年提出,出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主体的信息不完全,人们依赖于别人的信息,并倾向于收集别人研究的信息,由此引发了从众行为,从而正式提出了从众心理理论。

过度自信理论:基于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假设,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主观上偏向于过度估计与收集能够支撑自己预期决策的信息,而选择性忽视不利信息。并且,斯图尔特·奥斯坎普发现,人们对自己判断力准确的自信程度会随着信息获取量的增加而增强,但过度自信不一定能提升决策的准确性。

1.2 高阶理论

(1)产生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分工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高层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TMT)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Hambrick 和Mason 于1984年提出了“高阶理论”。此后,学术界开始对高管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2)理论模型

1984年,Hambrick 和Mason 发表了《Upperechelons:The organizationas are 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一文,其中首次提到了高阶理论(The Upper Echelons Theory)。之后,该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目前,国际上有超过500 篇文献引用了该文章(Carpenter,Geletkanycz 和Sanders,2004)。该理论的核心观念为:

1)某一特定情境和TMT 特征的组合将会对组织的战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二者在对战略选择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2)高管团队的特征和战略选择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

其中,高管特征主要指的是可以量化的统计学特征,如高管的年龄,任期,教育程度和职能背景等,而这些特征又可以作为替代变量来测量高管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

1.3 总结

综上,现代行为经济学和高阶理论的发展为研究“企业高管早年经历对企业的影响”这一主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下面,本文将分别梳理研究各种高管不同的经历类型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2 学术经历综述

2.1 研究背景

高管的学术经历指的是高管曾在各大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过,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大量的高校教师纷纷从高校和科研机构转向企业,或者选择自己创业从商(Dickson,2007)。在“下海经商”的浪潮中,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家曾有过学术经历,形成了“文人下海”这一独特的现象。现如今,也有不少“文人”选择下海经商,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研究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在企业中的作用日渐重要。

2.2 理论基础

本文发现文献对于探究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影响的理论基础大致可以分为学术塑造与声誉成本两个部分。

在学术塑造部分,学者们认为高管学术经历一方面使得高管具有更好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能更好地对公司进行监督,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逯东等,2017)。另一方面,学术经历使得高管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有着学术经历的高管自律性更强,处事更加诚信,可以作为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在外部监督机制较弱时,这种内部监督机制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机制。

在声誉成本部分,有着学术经历的高管一旦违约,将面临高额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仅是罚金,市场禁入等行政处罚,更重要的还有高管自身的声誉受损。这种声誉成本将会造成高管被解雇的可能性加大,与客户谈判能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Firth et al.,2011;Conyon and He,2016)。同时,我们认为,这种声誉成本的代价要远远大于行政处罚成本(Karpoff and Lott,1993) 。

下文将建立在上述的理论基础上探讨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的影响。

2.3 文献综述

(1)基于理论基础的综述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本文将把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影响分为对决策科学性,对决策稳定性,对企业融资成本和对公司治理水平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在高管学术经历对决策科学性影响的研究中,以Jiang,B.,etal,(2007)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在做决策时,会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对某一行业的了解进行决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判断,尤其是在内外部政策,市场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们的决策往往更加有科学性。

在高管学术经历对决策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中,Sengupta(1998);Bharath et al.(2008) 等学者认为,拥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将会更加保守和稳健。具体表现为,他们拥有更少的动机对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降低了盈余管理水平,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和真实性。

在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融资成本影响的研究中,Bharath et al.(2008)认为,高管学术经历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债权人对企业的真实估计程度提高,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也越低,导致企业的融资约束减少,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降低。LaFond和Watts(2008);Zhang(2008)等学者研究也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降低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信息及时披露,利于债权人对资金及时调整,更好地保障自身的权益。于是,债权人相对而言地要求更少的风险溢价,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

在高管学术经历对公司治理水平影响的研究中,以Francis 等(2015)人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学术经历使得高管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对自身声誉的重视。因此,在企业治理中,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

(2)文献评价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的影响基本上持积极态度。因此,高管的学术经历可以作为一种内部治理机制,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的一种替代机制。在我国目前公司治理不完善的情况下,引入有着学术经历的高管可以作为一

种加强团队建设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有益尝试。

3 总结,边际贡献与不足

本文以行为经济学和高阶理论为理论背景切入高管经历对企业影响的主题,随后对高管学术经历进行综述。以经历的“背景-理论基础-文献综述”为逻辑结构,将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在于:1.从行为经济学和高阶理论的视角,探讨了高管经历在企业行为方面的作用,从而丰富了有关高管经历对企业影响这一方面的文献。

2.对学者们研究相对空白的领域进行了综述,为接下来对这方面展开更多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综述文献选择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全面地反映全部文献信息。

猜你喜欢
高阶综述高管
基于高阶LADRC的V/STOL飞机悬停/平移模式鲁棒协调解耦控制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