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睿,自贡市职业培训学院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村体育也在有序的开展。但是开展的效果不是很好,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到农村体育的开展。
新农村体育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之一,它与广大农民朋友的生活息息相关。经济是主要的影响,其次是农村体育人口的缺乏,农村体育教育的不足、场地设施的缺乏、意识淡薄等方面是农村体育发展的一道屏障,只有把这道屏障去除了,才会将实实在在的体育还给群众,然而这是一个很艰巨而漫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出现了严重的缺乏,农村人口老龄化,大多数农村青年为了家庭的生计长年在外奔波,农村里大多数是老人、小孩、妇女。而妇女成为了家里的支柱,一方面要忙于农活、另一方面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而农村有钱的人为了脱离农村生活方式大多数都居住到城镇去了,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目前农村人口身体素质不是很高、大多数人长年生病,随着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设的实施给农民减少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但农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任然存在,造成了一些农民连生活都难以维持,需要政府救助,没有精力进行体育锻炼。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多数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不少学校教育对体育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部分农村学校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到教室外自由活动。而学生体会不到体育活动对他们的好处,直接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误解。还有部分学校领导、老师思想的落后,他们认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体育素质的好坏对教学来说并不重要。这样,学生只埋头苦读,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导致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成长。
农村体育场地是指分布在农村的用于人们开展健身活动或体育锻炼的场所。它是群众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魄、丰富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据《中国社会体育调査结果报告》显示,城乡体育资源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城乡体育资源的不平衡性,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基础体育设施的严重缺乏,说明政府对农村体育事业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导致了农村体育事业的滞后。
我国体育经费的投入无论是从个人还是政府来看,都不高。对于农村体育经费投入更低,甚至有些落后的农村地区根本没有体育经费。经费的投入不足,导致了农村体育设施严重缺乏,阻得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以现在的国家经济实力,国家财政对农村体育发展经费的投入是力不从心的。这样长期以来,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快速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在地方财政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支持体育事业,鼓励农村体育的发展,以此构建良好的环境。
农村地区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大多数运动项目得不到开展。因此,各地方政府需要实际情况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例如:蒙古地区可以开展马术、摔跤;盆地地区可以开展登山运动;有江河流域的地区可开展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龙舟赛;平原地区可以开展远距离自行车骑行。这些民族体育项目反映农村地区的地方特色。在农村地区把拔河、舞龙舞狮、棋牌、钓鱼、跳绳等。把这些项目加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不断丰富农民的生活。
在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中,体有场地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国家和地方财政不能投入巨额资金,给广大人们群众建设体育设施。然而,农村也潜藏一定的资源,据统计,我国各类体育场地有61 万多个,其中有近70%集中在学校。这样以来,发展农材体育,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的力量,特别是利用好体育教师,延伸学校体育功能,让学校资源在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是目前发展农村体育的捷径。
目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我们可以借助电视媒介,向广大农村观众介绍体育知识和一些相关的体育技能。政府可以积极组织体育下乡活动,安排多彩多姿的体育节目,例如,武术、健美操等容易吸引广大民众眼球的体育项目,从而可以丰富农村的业余生活,提高农民对体育的认识、增添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安排专业团队给广大农民讲解体育知识,直观的传授体育技能,让广大农民群众都参加到体育锻炼的队伍里来,真实的体验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文化建设是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我们在重视竞技体育、现代体育、人文奥运的同时,不能遗忘9 亿多农民的体育需求,不能忽视了乡土社会生生不息地繁行着的民间体育文化。
然而,在开展农村体育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难题,要想解决这些难题还有很长道路要走。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大家的努力,农村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现象才会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