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晖,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
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部分和重要工作内容,它是指单位在开展工作、发展业务等等过程中,对单位的相关财务资金的管理、控制和监督等工作。相较于其他机关和社会机构,事业单位承担着多项工作职能,具有稳定社会和促进发展的多重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其中财务改革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它不仅可以促使该项工作更具标准化和透明化,还是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措施。当前,虽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它们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是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所要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预算工作的不合理编制是其中一项重要问题。由于信息不准确造成了收支预算并缺乏完整、合理、科学的安排和编制。另一方面,在工作的开展和执行过程中,缺乏约束,缺乏严谨的态度,他们经常随意更改预算,不按标准执行,往往使得专款无法实现专用的状况。在决算方面,经常受到忽略或轻视对待,造成了数据的缺乏、内容的失真。
其次,缺乏专业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这就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难以统一开展和有效执行,更无法实现对财务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另外,财务工作人员不够专业,财务岗位缺乏科学性,致使职责不清、业务不明。在遇到问题时更是无法有效解决和处理,严重妨碍了财务工作的开展,无法发挥财务管理的意义。
第三,存在资产管理严重漏洞,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规范,造成了资产的严重浪费和流失。由于岗位分离工作疏忽,财务管理工作往往由一人负责和掌握,这就容易造成单位资金贪污或私自挪用的风险。
首先,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从思想上和意识上受到教育,以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积极的投入到这一工作中,严格按照法规和制度执行工作,杜绝徇私枉法现象,强化意识,明确责任,提高素质,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就是对预决算的制定和管理,它是一切工作的依据,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对这一环节工作的管理。按照规范合理编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要做好这一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的真实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认真执行,有效落实,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结合国家的管理制度,依据单位实际状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按照标准和制度有效开展和全面执行。另外,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根据实际确保制度的可行性,从而有效约束财务收支,有效约束财务人员,从而实现责任到人、制度管人,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作用和价值。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对固定资产的重视度,提高其使用效率,制定相关制度,设置专项人员,优化管理工作,提高相关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效避免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行为出现,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在事业单位中,实现对财务工作的严格监督是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成立监督部门,制定监督制度,严格监督执行,确保财务工作的开展,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全面实现财务监督作用,发挥监督工作重大价值。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一直是单位的重要工作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是该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这一工作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是事业单位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运行和开展的保障。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各项工作水平。在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进步的新时期,事业单位也在进行着结构和职能的改革,财务管理较过去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和创新,效果显著,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和开展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和影响,因此,需要合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得到提升,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促进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事业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