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仇炳裕,伊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通过本人在日常工作时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盘查清点中可以发现,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例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处于长期空置状态,采购完毕的固定资产入账滞后,现役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保养和维护,报废后的机器设备没有进行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导致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率增加,资源使用效率下降。因此,本文主要对国有资产固定资产管理的若干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管理层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对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时更加注重资金管理,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运营管理。同时,在对财务管理的指标和相关数据进行管控时也往往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指标,过于注重流动性资产的相关数据指标,对企业的生产、销量、成本等环节过度重视。因此,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国有企业经常出现因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固定资产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对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部分国有企业缺乏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者已经建立了制度但是执行没有到位,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中流于表面,无法落到实处。同时,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科学的优化和调整。除此以外,固定资产管理需要较为专业的人才进行相关工作,但是很多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意识,不仅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保养和维护,甚至还会出现监守自盗等问题。
因为固定资产的本身性质所致,其类别繁杂且涉及金额较大,国有企业经常会因为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严密而导致账实不符的问题。除此以外,会计核算方面的不严谨也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时常会出现不入账,入账金额不准,入账滞后,计提折旧不准确等问题,不仅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还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管理行为,从固定资产采购决策、采购入库、会计部门入账并计算其价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资源分配以及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和报废回收等环节都需要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是在很多国有企业中各部门间没有形成较好的协调和控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权责界定不清晰,进一步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合理使用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科学的保养和维护,对报废的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妥善安置和价值回收,这些都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部分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主要因为上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例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够,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各部门间不协调,会计核算不严谨等,使得企业缺乏科学的成体系的内控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明,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混乱。
首先,国有企业必须要加强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队起企业的重要性。只有管理层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才能够从企业的战略决策方面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的重点工作进行,从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构建出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深刻的责任感和认同感的工作氛围。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环节的管控力度,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来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离不开会计核算工作的帮助,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使用和折旧进行准确及时的计量,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动态化会计核算。同时,针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问题,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通力合作,根据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折旧计算方法,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折旧计算。
在企业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健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通过量化指标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企业的绩效考核中,以此激励相关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国企应该从社会广泛吸纳并培养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打造一支高知识、高能力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同时,对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安排定期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培训,提高这部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