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戏曲表演中的老生角色形象

2019-12-20 08:47江明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老生行当岳飞

江明

摘 要:我国戏曲是依托历史事件创作的内容,在戏曲的情节发展中,老生行当则是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本文中,将就我国戏曲表演中的老生角色形象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戏曲表演;老生角色形象

1 引言

在我国戏曲艺术当中,老生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符号,在多年的发展中,其一直代表着士人君子的形象。在戏曲形象中,老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君子形象具有身份立体的特点,充分体现出了君子的形象特点以及丰富内涵,具有积极的研究价值。

2 老生角色形象

在戏曲舞台上,老生行当是由一定指向鲜明、稳定的具体人物形象建构形成的。具体来说,其角色形象主要有:

2.1 救世英雄

对于英雄的故事来说,同历史当中的特定语境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国家发生重大转折以及社会秩序失常的情况下,士人阶层优秀者力挽狂澜,救民族、国家于危难之中,也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故事。《史记》以及《战国策》则可以说是对不同英雄救世故事进行记载的传记历史。对于这部分史实来说,所体现的为英雄的价值体现,不仅对在混乱社会秩序当中英雄所具有的特殊力量进行了彰显,且能够从意识角度对我国社会的英雄观进行体现。而作为近古叙事的通俗艺术,在戏曲英雄叙事當中,不仅具有同史实相同的叙事意义以及叙事结构,且能够在伦理道德属性层面对英雄的本质特征进行体现,以此成为戏曲当中叙事的主要方式。在戏曲艺术当中,不单纯将英雄救世的相关故事作为题材与内容,且会将老生为士人的救世英雄形象为载体,将救世英雄形象的代表成为戏曲当中老生的形象代表,也因此成为了戏曲角色当中的主要主体。

如在《三国志》中,即是老生英雄较早的剧目类型。诸葛亮以及刘关张等救世英雄,从元杂剧开始,即是末行形象。在元杂剧当中,对于诸葛亮的相关戏剧,诸葛亮在戏中都是正末扮。如在《西蜀梦》以及《五马破曹》等。而在《关云长单刀赴会》、《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当中,关羽也是正末扮。张飞方面,在元杂剧当中的三国戏当中经常为正末扮,但因其同时具有粗鲁、勇猛的性格特点,也很难同士人进行联系。而实际上,张飞的本质也是士人,对于士人的身份来说,包括有乡序、武士以及农夫等,在杂居中,张飞作为正面英雄也属于正末行。而到了清代,《三国戏》就更为丰富了,在《让成都》、《捉放曹》等剧目当中,诸葛亮、刘备、陈宫等形象都是老生承载的角色。

同时,岳飞的故事也一致在我国民间久远流传。在《牛头山》、《宋大将岳飞精忠》中,岳飞都是正末扮。而在清中叶之后,在地方戏曲当中,也具有了很多关于岳飞故事的戏曲。其中,《说岳全传》当中具有37个改编剧目,在京剧中,岳飞也始终为老生行扮。

2.2 义士忠臣

在古代戏曲当中,义士忠臣也是老生角色的重要形象群体。在民间,伍子胥可以说是十分典型的、充满正义感的复仇英雄。从元杂剧的《伍员吹箫》开始,到京剧的《鼎盛春秋》,伍子胥一致作为朝廷忠奸斗争的主要叙事典型。而在该过程中,伍子胥在复仇当中所体现出的高扬正义、不畏强暴的意志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多年的发展中,对于伍子胥这种能够在善恶当中实现人格力量展示的形象,已经逐渐积淀形成了民族固守气节、不畏强暴的优良传统。作为典型的复仇英雄形象,其在京剧以及秦腔当中都是老生行扮。而在《将相如》中,其中蔺相如不辱使命、临危受命并最终完璧归赵,整个过程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且同廉颇在不计前嫌的情况下团结合作,在京剧当中也是老生扮。

而对于关羽、岳飞、诸葛亮等形象来说,虽然其都是作为乱世当中济世解民的英雄形象所出现,但同主体独立意志的支配也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整个过程中,英雄所产生行为的动机,同我国如家思想当中崇尚“义”的道德理念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其也都是大义“忠”的道德典范。其中,诸葛亮为了蜀国鞠躬尽瘁,同生命实践了君臣的“忠”,关羽也是“忠”的楷模。岳飞的故事也体现出了“精忠报国”的义,在国家受到异族侵犯时,自觉的担当了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在戏曲当中,还有很多由老生扮演的义士形象,如《捉放曹》当中的陈宫、《南天门》中的曹福等。对于这部分角色来说,虽然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在其身上也都具有着知恩图报、坚持正义以及一诺千金的优秀品格,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其舍生取义、义无反顾,以生命践行了君子人格的精神境界。

2.3 帝王圣贤

在戏曲老生行当的形象当中,帝王圣贤也是重要的形象群体。在我国文化思想史当中,古代在“英雄”方面所涉及到的理想对象即是帝王类人物。对于帝王来说,其在社会当中处于重要的中心地位,也具有天下统一的雄心,掌握着政治力量中枢权力。其特殊地位、身份的存在,使其能够更好的实现政治抱负,并成为了解救万民的时代英雄。在我国,帝王业一直是保持社会秩序安定、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象征。而如果说在我国,帝王是指乱世创业的英雄,圣贤则是在帝王群体当中,具有突出道德行为的政治人物,也是社会上一直所提到的明君。对于帝王圣贤来说,其大部分都是从具有王霸胸怀的士人中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其所具有的精神气质、知识结构、道德理念以及建功立业的追求也同士人君子具有着一致的特征,其自身即是士人君子,也是该群体当中的成功者以及佼佼者。在这部分人的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儒家“民本”以及“仁政”的思想,在容止以及气质上,具有着君王的礼仪要求。在封建社会当中,帝王圣贤及时具有崇尚理想人格的形象,在戏曲当中,其不仅是时代、社会层面的英雄与伟人,同时在道德上也是士人君子。

在戏曲艺术当中,在塑造古代帝王圣贤方面,也对民众对清明社会、贤良明君以及乱世英雄的期待与渴望。从特定文化心理角度来说,在戏曲艺术当中,古代帝王也一直是塑造的主要正面形象,而在戏曲行当方面,大部分则是由老生行当扮演该类角色。如在《刘玄德独赴襄阳会》以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当中,其中的刘备以及唐玄宗都是为正末或冲末角色扮。而在京剧当中,关于帝王的形象表现就更多了,如在三国当中的刘备、《打金枝》中的唐王、《摘缨会》的楚庄王等,在戏曲作品中都对帝王的仁慈以及英明形象进行了表现。其不仅仅时代当中建功立业的英雄,同时也具有了儒家伦理标准中君主的美德。在《摘缨会》当中,楚王不以小节伤害将士,最终兴盛楚国,成为了春秋的一代英君。如在京剧的《三国志》当中,刘备更是根据道德标准以及审美理想而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在他的一生当中,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人对明君的价值观念与信仰。在民间艺术形象当中,其不仅仅是帝王的一种典范,同时也是忠厚的君子,在民间,刘备的为人处世也更能够满足君子的标准要求。

3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我国戏曲表演中的老生角色形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实际上,只有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原型也将具有更丰富、更浓厚的特点,也具有更为持久的影响力。而对于我国戏曲当中的老生角色来说,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士人君子的形象。无论是从戏曲艺术角度研究,还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老生行当的文化以及所体现的意蕴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柴洪生.论戏曲行当的划分及表演特点[J].大众文艺,2013(15).

[2]沈志良.笔谈京剧中的余派老生[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12).

[3]王萍.戏曲老生行当的文化原型解读[J].戏曲艺术,2010(02).

[4]王秋.浅谈戏曲老生角色的形象解读[J].戏剧之家,2018(24).

猜你喜欢
老生行当岳飞
Songs from the Past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京剧行当——老生
“花衫”行当考辨
岳飞故事稗钞·序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