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型作文”走进语文课堂

2019-12-20 03:00陈晓龙
甘肃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话题手法

陈晓龙

【关键词】 “微型作文”;手法;话题;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161—01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每篇文章中所学手法、话题对学生习作实战的训练价值,导致学生在文本中学到的写作手法、话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了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提升作文教学的指导水平,笔者从教材中涉及的手法、应开发话题及探究训练方式等角度入手进行探究,在语文教学时采用“微型作文”训练模式,对文本所学手法等进行实战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研究手法,随时练笔

以《荷塘月色》一文为例,作者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且在描绘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运用景物变化,把自己的情绪含蓄地表达出来。所以,通过本文手法的学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重点体味、训练情景交融的手法,以求全面理解、掌握,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在结合课文内容掌握了这些手法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仿照本文的景物描写,以眼前的“雨中菊花”为话题,完成片段写作,并让学生通过互评与修改活动,加深对情景交融的认识。同时,本文在描写荷塘美景和月色时,使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上课时,教师可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进行诵读、仿写、改写等训练,来灵活运用这几种修辞手法,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开发话题,即兴练笔

以《荷塘月色》一文中为例,作者在面对人生不如意时,采用到自然中看美景的方式化解内心的痛苦,找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寄托。教师可将本课的训练话题拟定为“找寻心灵的港湾”,这一话题与现在浮躁社会下,人们急需净化心灵、寻找精神家园的契合度极高。《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郁达夫先生在国土沦丧、社会现实黑暗、个人理想渺茫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故都的秋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秋天特有的美,但也流露出了作者忧郁、孤独、沉静、寡淡的情怀这一主题,可将本课的训练话题拟定为“生命的境界”“心态决定高度”等。这一话题既引导学生形成了面对挫折时应该具备的心态,又训练了学生的文笔。其他篇目依主题可设计的话题为:《囚绿记》——“信念”“收获梦想”;《诗经》两首——“生命因责任而精彩”“女权”;《离骚》——“理想”“坚守”;《孔雀东南飞》——“尊严”“爱情”等。

三、 探索方式,常态练笔

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文本手法、话题、教学进度、学生学力等情况,巧妙地进行“微型作文”练习设置。如,用话题式进行训练,以梦想为话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各抒己见。还可以用话题加手法式进行训练。在教授《囚绿记》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采用的象征手法,然后设计训练题:请另写一种颜色,赋予它一种情感或象征意义,让学生掌握象征手法。同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由物及人,让学生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如司马迁、苏轼、李白、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等人。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掌握“象征手法”,而且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因材施教,梯度练笔

紧扣教材、选择适合提升学生水平的方式进行训练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一篇文章,结合教材开发情况,可以有三种训练方式,即手法式、话题式、话题加手法式,教师可按学生学情选择训练方式。一般而言,对于写作兴趣浓厚,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可重点训练话题加手法式。即在特定话题下用特定手法完成写作内容;对于基本功一般、写作水平不稳定的学生,可根据他们对课文内容及手法的掌握情况,在手法式训练或话题式训练中任选一种进行训练;对于基础过于薄弱、写作困难的学生,可先从积累课文素材、积累微型作文训练展示中涌现出的优秀习作开始。同时也可降低训练起点,针对手法或话题的训练,只要所写内容中稍有体现,就大加赞扬,以此来增强写作水平薄弱的学生的写作自信力。

“微型作文”以其自由、灵活的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训练中,我们对教材手法的针对性训练是理解和应用手法的关键。对所开发的话题训练是学生写好大作文开头、议论性段落和结尾的关键。这更是提升作文档次、写好大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大研習力度,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提升作文水平。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话题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画与理
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