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同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生命视角;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143—01
尊重生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但是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将尊重生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新课程改革十多年以来,重新反思体育教育就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新的热点问题。以往的教学历史经验表明,尊重生命、从个体生命具体细化体育教学应成为未来体育教育的潮流,这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极其重要。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自然生命作为开展教学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问题主要是必须用什么作为科学的开端方面的问题,是一门关于学科理论范畴体系的根本。学科不断科学化是逻辑起点的科学确定,也是学科成熟、不断完善的表达,能引导教师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体育学科的价值就是推动人类自然生命继续化,探索人类的未来以及体育的本原。因此,人类的自然生命不单单作为体育的活动对象,而且还是体育科学的逻辑起点。通过体育锻炼,让身体不断消化过量吸收的营养,从而释放出体内的能量,有利于抵抗各种疾病。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利于构建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应以促进学生成长发育为主要目的开展体育教学。第一步,需要认识生命。在学生掌握自然生命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机能;第二步,应该让学生感悟生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断得到锻炼,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从而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快感;第三步,要求学生珍惜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教育的過程中让学生感知到生命的宝贵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强自身的体质,积极锻炼;第四步,要热爱生命。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的习惯,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以精神生命作为开展教育的价值追求
通常情况下,生命体都会以其独特的方法开展生命活动,从而取得与其他生命体不同的生存方法,这也就意味着生命具体的特质和规定性。体育在人类不断进取、顽强生存的精神关照下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人自身的自然属性,该种改造表现在心理与精神层面以及形态结构和生理技能上。体育课的开展,能促进学生不断生长发育,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在生命视角下开展体育教育,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积极的体育运动从而塑造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拼搏的精神以及刚正不阿的独立人格,让学生学会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时,不能过分依赖他人生命经验的知识传授,还应以精神生命为追求。学校体育在追求精神生命时,要以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健康快乐发育成长为基础。假若没有这一基础作为支撑,体育精神就是只纸老虎,无法实现。体育学科的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团结、互助、进取、拼搏等精神,这些都是学生美好精神生命的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以精神生命作为开展教育的价值追求,点燃了学生对生命的激情,让生命更加灵动,为生命视角下的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意义。
三、以社会生命作为体育教育的意义追求
每个人都是一名社会人,人的生存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环境,也不能割断社会关系。人类的发展不仅是简单的生物进化,更多的是文化进化。有了文化进化,使得人类的身体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有机体。复杂的社会印记主要表现为发达的肌肉、光滑细腻的皮肤、强壮的身体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人体跳跃的高度、奔跑的速度、投掷的远度,等等。人的生命包含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等等,假若对人的生命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么就无法体现人生命的文化意义;若是只认识到人的生命的精神层次,同样也会让人的生命丧失社会价值。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从个体的生命发展的角度来说,社会化过程可以通过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等来帮助学生塑造精神生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行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社会生命。由此可见,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社会生命作为体育教育的追求,让学生在体育学科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培养良好的社会生命做贡献。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