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媚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满足新时代学生群体的需求,拓展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引入,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对旱地冰球起源与发展、特点进行梳理,重点分析旱地冰球项目在高校开展价值,提出构建旱地冰球进入高校校园的显性课程体系与隐性活动体系,旨在为新兴项目——旱地冰球进入高校校园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旱地冰球 价值 路径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a)-0252-02
1 旱地冰球概述
旱地冰球英文名叫“Floorball”,又称为福乐球或地面球,于19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瑞典。1981年,在瑞典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旱地冰球联盟(SIBF),1983年,第一本官方规则手册问世,1986年,芬兰和瑞士在瑞典成立了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的正式会员。随后风靡欧洲,并逐步盛行于全世界,现已有80多个国家在开展该项目,而属于IFF的成员国有58个国家[1]。
旱地冰球进入我国,应追溯至2007年11月,首个旱地冰球教练研讨会在中国九华山召开。而对于新兴项目的引入,从认识、接受、参与、推广仍需要时间积淀。在2008年,一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陈新老师致力推动旱地冰球运动在我国的开展,组织第一期教练员培训,后上海共有5所大学的学生们率先体验到了旱地冰球的乐趣[2]。2009年举办了首个上海高校旱地冰球邀请赛,100多名男女学生参赛;2012年,旱地冰球走出上海,走向全国。此后,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IFF)授权在中国成立“中国旱地冰球发展中心,推动了国内及国际赛事的举办与参与,扩大了旱地冰球在中国的影响力。
2 旱地冰球项目特点
2.1 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安全性能高
旱地冰球是一项极其易于开展的运动,其设备要求简单,安全性高,一般采用的是碳纤维轻质球杆,镂空轻质塑料球,多数碰撞大都是在杆与杆之间产生,区别于其他运动身体与身体的冲撞。且不昂贵,还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其场地可选用室内或室外平整的如体育馆内,可以在室外篮球场,操场、水泥地、硬塑胶地板均可;比赛也可分男女组或男女混编组,参与年龄从7、8岁到成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不同组别的比赛。
2.2 项目新颖性,体验感强
相对于较多传统同场对抗类项目,如篮球、足球、冰球等项目,旱地冰球是一项年轻且入门极快的运动,保存着同场竞技项目的对抗性,但增添了新兴项目的休闲性、趣味性及体验感。让参与者拿着球棍站于场中,就能融入其中、玩出乐趣的项目。同时,会使参与者在一次次练习和比赛中,深入体会到队友间的呼应配合,持棍护球突破对方队员的拦路阻截,享受一次次与队友间精准传球后的精彩破门,能极大带动青少年朋友的参与热情。
3 旱地冰球推广价值
3.1 迎合新时代“冰雪战略”政策,奠定冰球运动后备人才根基
在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的大背景下,发展群众冰雪运动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此后国家提出了“冰雪运动南展西扩”的发展策略,从政策支持、教育推广、机制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为冰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措施。然而,冰雪运动对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场地设施有极高的要求。很多城市在不具备冰雪项目开展情况下,通过坚实的体育群众基础,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冰雪运动替代项目和延伸项目。在2019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指出了要大力实行跨界跨项选材。而冰球和旱地冰球属于一个家庭,两个项目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其皆为同场类对抗项目,且旱地冰球借用了冰场的规则,从比赛结构、出场队员数量、加时赛和点球等。故大力开展旱地冰球可作为冰球运动项目的陆地运动或延伸项目,为冰球运动奠定全国人才培养根基。
3.2 符合新时代体育课程教育意念,满足以人为本的个体需求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利好政策的引导、科技技术的日益更新、外来综合文化的冲击,传统的校园体育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更多学生渴望学习、参与到技术简单且体验性强、有挑战性且安全性能高、有团体沟通与合作且娱乐性浓的体育项目中。旱地冰球作为新兴团体体育项目,场地要求低,规则简单易行,通过球杆与球的接触实现,避免了参与者之间直接的身体冲撞;运动量适中,健身效果显著等项目价值,充分满足参与个体需求。
3.3 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挥新兴项目独有特征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身心教育的重要场所,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新时代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体育项目又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非常重要的承载体,传统的跑、跳、投项目对新时代学生来说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让学生感觉累、怕、疲、乏,开发、引入新项目——旱地冰球,将传统项目中所蕴含的各方面知识和文化融入到旱地冰球中,发挥旱地冰球的项目特性,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增加对新兴事物的挑战性、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道德精神及终身锻炼的运动习惯,在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同时,也发展和传承了高校体育校园文化建设。
4 旱地冰球在高校的发展路径体系
4.1 显性课程体系
首先,以体育专业选修课为龙头,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理论教学重在旱地冰球概述、项目文化发展与历史定位、项目价值与意义、技术动作讲解要领与组织形式、团队间战术配合与运用,组织训练方法、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等;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个体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个人和团体技术的融合,强化在实践练习中对技术、战术、规则的灵活运用,重点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对此技术的演练与传授教学技能。其次,以公共体育课为基础,使同学们充分认识旱地冰球,了解项目起源、发展、价值意义;以不同的教学模式、组织练习方式,让参与者体会到旱地冰球的乐趣,使大部分同學能主动投入到课堂及以外的项目活动中,愿意去向更多的同学介绍、传播此项运动。最后以公共选修课为补充,为没有机会参与学习或仍想再次参与学习的同学提供平台,扩大在高校中的授课范围,以此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旱地冰球项目之中。
4.2 隐性活动体系
在体育课程教学外,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由体育专业学生发挥龙头作用,将所学专项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应用于实践之中,积极开办旱地冰球协会,定期开展项目宣传活动,组织全校各学院旱地冰球联赛,以比赛的方式增进参与者对项目体验感,重视活动策划与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活动传播,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旱地冰球运动所带来魅力。
5 结语
面临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到来,高校体育校园文化建设迫切需要新兴项目引入。旱地冰球凭借其体验性高、挑战性强及趣味性浓等特征符合我国新时代“冰雪战略”政策,满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群体及体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健,孙辉,张建华.旱地冰球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7):61-65.
[2] 张智敏.冰雪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J].青少年体育,2019(1):137-138.
[3] 张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的责任担当[J].管理观察,2019(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