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的角色转变

2019-12-20 03:04王婷婷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教师专业发展师范生

王婷婷

摘 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在教师和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师范生很难实现角色转变。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国家、学校和师范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师范生;角色转变;教师专业发展

实现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是提高未来教育者质量的重要环节,师范类学生如何定位自己影响着培养效果,师范生如何满足新要求以实现向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其面临的关键问题。

1 新课改的提出及内容

1.1 新课改提出的原因

新课改是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指导下,为全面贯彻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提出。通过研究传统教育,我们发现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一般是教育实习中产生。这导致教师角色成长落后,使他们在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师范生作为潜在的教师队伍,角色转化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师范生需要通过寻求多种方法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

1.2 新课改的内容

一是转换教师角色。教师拒绝充当教学中的传声筒,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创造精神,创新教学方法。二是更新教学内容。新课改改变过去“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学习 “活”的知识。三是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倡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改需要教师队伍具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化社会联系的能力,这也是师范生努力的方向。

1.3 新课改下角色转变的意义

对国家来说,师范生尽快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发展;对学校来说,师范生突破传统教学理论的局限,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对师范生来说,师范生教师角色的觉醒,帮助师范生取长补短和承担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四有”新人的重任,真正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 新课改背景下影响师范生角色转变的因素

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实际過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师范生角色转变困难重重。

2.1 思想认识因素

许多师范生存在着定位模糊、功利化、职业情感缺乏等问题,不利于角色转变的实现。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师范生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一味地灌输知识;缺乏爱岗敬业的坚定信念和职业热情,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2.2 教学实践因素

师范生重理论而脱离教学实践的现象,不利于角色转变的实现。师范生在校接受过教案设计等训练,但无法接触实际教学情景。把握教学节奏、维持课堂秩序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都是大学学科教育无法模拟的重要场景。

2.3 教学体制因素

当前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与社会需要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师范生角色转变的实现。实习中发现学校很大程度上追求灌输式教学提高升学率,较多作业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些初中学生的作业持续到晚上十二点;受资金、空间以及教师资源的限制,部分地区小班化教学落实难到位,教师无法均匀地关注到每个学生,使得部分同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所缺失。

2.4 新媒体因素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互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愈加广泛。新媒体对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共享性,发布班级通知和分享学生上课、作业情况以及表扬典型,方便学生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在校状态。另一方面,学生获取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的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暴露在学生视野中,使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与以往相比有了鲜明的变化,因此师范生需要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3 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师范生角色转变的具体路径

师范生教师身份的转变是人生角色的重大转折。为使师范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教学状态,国家、学校和师范生应协同努力,帮助师范生尽快适应角色变化,促进师范生向专业教师的转变。

3.1 国家应把师范生角色转变提高到法律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为教师职业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和保障。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未健全,在教师教育相关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一现象容易造成教育行业的漏洞,使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因此,国家制定相关的更多更好的法律和制度尤为重要。

3.2 学校应坚持新教师角色转变制度化

师范生角色转变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律保障,还需要学校的认可关怀。第一,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学校应对新教师进行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教学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第二,建立新教师观摩制度。学校环境对于新教师而言有着特殊意义。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并安排1位优秀教师帮助新教师,强化新教师角色转变的意识,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师范生自身主动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转变势在必行,但是很难在短短两年间完全成型,还需要工作实践的积累和自我教育。因此角色意识的培养不能置于从教之后,应在从教前开始培养。师范生在提升教学技能的时候,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开发者、引导者,运用议题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

首先,师范生应充分认识教师职业。教师的授课是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过程,在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其次,师范生应完善素质结构,提高创造性的教学能力。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目标的全面启动,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打好知识基础,并积极学习教育學、心理学理论。师范生既要学会“教什么”,又要学会“怎么教”。

再次,积极学习和合理运用新媒体。从教育者角度来看,新媒体带来了技术化的教学媒体,需要师范生提高教学媒体使用能力,提高应对、解决实际教学中有关媒介问题的能力。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以电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了报刊等传统媒体,青少年群体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易受新媒体不良信息的诱惑。因此师范生对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进行合理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师范生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最后,师范生要加强师德教育,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广大的师范生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师德意识薄弱、职业信念不坚定、缺乏献身精神等问题。对此,师范生应直面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调整状态,完善自己教师角色的性格。

总之,师范生应响应时代和新课改的号召,逐步过渡以实现师范生向教师这一角色的转换,达到师范生与教师双重角色完美结合,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成为与时代要求相契合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王洪钟.师范生的教师角色培养[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3.

[3]柯瑶.师范大学生到中学教师角色转变[J].亚太教育,2015.

[4]刘欣.师范生角色失调及目标定位[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5]刘银花,王英华.浅析师范生教师角色的塑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6]朱瑛,对新课标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3.

[7]热地.来自新课改论坛的声音[J].课程·教材·教法,2004.

[8]戴燕秋.浅析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J].山西青年,2017.

[9]王先荣,高向东.师范生反思性专业发展模式探析[J].江苏高教,2010.

[10]刘景世.新课标下高师院校师范生角色转换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11]张占平.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途径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17.

[12]文陇英,张知锦.谈师范生角色转换意识的培养[J].现代农业科技,2009.

[13]赵启平.课改下的角色定位与师范生的研究性学习[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14]王丽莉.新课程中教师课堂行为与角色的转变[J].继续教育研究,2006.

[15]吴保文.“生师”角色转变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师范生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2017.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教师专业发展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