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定位
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018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5亿元,实现了16%的高速增长,其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6%,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2019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增速领跑全省。
突出“特”字,选准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聚焦绿色产业,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骨干产业体系。一是利用新区远离江河和人口聚居区的特点,规划100平方公里高端化工产业园,开工建设产业项目53个、投资超过百亿元。二是利用新区电价低、气温低、湿度低以及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优势,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丝绸之路信息港”。三是依托已有兰石、广通新能源等企业,重点布局石化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生产、电工电器生产等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四是利用有色金属原材料产量大、电力和运输成本低等优势,定向引进九江德福5万吨6微米超薄铜箔等重大项目,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光纤光缆产业链。五是利用中药材资源优势,引进建设佛慈、惠仁堂、尚方堂等各类现代制药企业,打造“西部药谷”。
突出“破”字,优化营商环境。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类堵点难点,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性经营成本。一是建立“新区一园区一街镇”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二是以“减、并、转、调”为抓手,推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图合一、多测合一、联合验收”模式,大力简化投资项目审批。三是推进“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网通办”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738项事项网上可办,307项“最多跑一次”,380项扫码可获办事指南。四是率先开展营业执照“证照分离”改革,实行全程电子化自助办理,经营范围登记和住所登记条件实行“容缺登记”。五是建立实体经济企业库,搭建政金企合作平台,帮助15家企业、为68个项目、46家企业申请授信、意向性融资和特色产业贷款担保。
突出“新”字,培育发展动能。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一是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建设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78个,对新建创新平台按照基础设施、实验设备和研究投入情况给予补助。培育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5个,引进各类孵化企业372户。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照投资强度给予土地政策优惠,对入驻新区的科研院所按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研发投入比例给予奖励。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全年转化科技成果151项、转化率达到23.6%。三是加强招才引智。制定专项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搭建人才工作服务站、国外引智示范基地等发展平台,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优。引导职业教育国际化,推动驻区企业和职业院校技术人才定制培养,大力培养外向型高素质技术人才。
突出“通”字,提升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向西开放,着力打造通达内外的开放大平台。完善开放平台功能。推动综保区一航空口岸一铁路口岸“区港联动”发展,建成甘肃兰州中川国际航空港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口水果进境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和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在英国、俄罗斯等国设立海外保税仓。加快构建通道网络。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与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合作建立中药材、汽车配件及集装箱中转信息平台,空铁海公多式联运工程加快建设。推进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组团参加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23家企业签订11亿元订单。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功收购重组塞尔维亚伊卡布斯一贝尔格莱德公交车和特殊车辆厂。有色金属、氧化铝、粮食等跨境大宗贸易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1g%。
突出“引”字,壮大产业集群。将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新区主导产业,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健全招商资源网络体系,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精准定位招商方向。围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针对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开展延链、补链、扩链、强链招商,先后有35家“三个500强”企业落户新区。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开展股权招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区开展股权投资基金招商推介会,开展委托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上门招商,引进优质项目110多个。全体动员齐抓招商。建立“管委會统筹协调,各部门全面支撑,各园区主导推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招商体系,并将招商引资任务纳入绩效考核,进一步激发招商动力,凝聚全员抓招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