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军
纵观新中国70年的发展,许多事物从无到有,在摸索中前行。国家级新区正是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探索形成的新的发展方式。国家赋予这些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自主创新的权利,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目的就是希望这些国家级新区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发展方式的探索者和引领者,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引擎。
“国家级新区”是继“经济特区”之后,国家广泛使用的一个“顶级头衔”。在过去的27年中,从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国家先后批复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它们星罗棋布,播撒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发达的珠三角,到贫瘠的大西北。这些正在迅猛发展建设中的国家级新区,为中国的经济版图带来了新的变化,已经成为区域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的“新中心”,特别是在贫困落后的西部地区,国家级新区承担的作用明显,带动强劲,为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们先来看看西部地区六大国家级新区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情况。
2010年6月,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立,标志着西部地区迎来了国家级新区时代。之后的短短5年间,国家在西部地区相继批准成立了6个国家级新区。这六大国家级新区,地理位置不同,国家赋予了不同的战略定位,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
据统计,西部六大新区的规划面积总和为7681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底,六大新区人口总量近千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已近4万亿,地区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强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让西部这些国家级新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在扩大开放、带领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六大国家新区中,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前三的是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和天府新区,其中两江新区投资累计已经超过万亿元,西咸新区在今年前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12.5%,累计投资将超过万亿元;天府新区截至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也接近万亿元。加之,这三个新区都具有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双重身份赋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除两江新区、天府新区外,其他国家级新区都未超过500亿元,但其增速都在12%以上,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远高于国家和各相關省市的增长水平。因此,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区正在成为创新的高地、开放的高地,都将成为各地区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从国家级新区综合竞争力来看,国家级新区之间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化趋势。据知名机构赛迪智库今年7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西部国家级新区中的两江新区、贵安新区、天府新区、西咸新区处于国家级新区的第二梯队,滇中新区、兰州新区则处于第三梯队。
处于第二梯队的两江新区、贵安新区、天府新区、西咸新区,在GDP增速、产业创新投入、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的表现突出,综合得分较高。这些国家级新区在产业效能竞争力、产业创新竞争力等方面表现突出,这也表明中西部国家级新区近年来在吸引相关高端高新产业集聚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西咸新区在发展潜力竞争力上,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一。
而兰州新区、滇中新区,由于在产业发展效能、发展潜能以及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在综合排名中位于产业竞争力第三梯队。
单从发展潜能竞争力指标来看,西部国家级新区在发展增速以及实际吸引利用外资水平方面具备领先优势,由于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目前仍处于快速赶超发展期,因此在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指标方面得分较为领先。
由于西部地区国家级新区设立时间普遍较晚,加之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以西咸新区、天府新区、两江新区等为代表的西部国家级新区,成为近年来的产业投资热土,并在吸引利用外资总量、进出口总额增长、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速、财政收入增速等方面有较为优异表现,这也成为西部国家级新区发展潜能竞争力得分普遍较高的原因。
过去,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多地体现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只是改革开放的大后方。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西部地区这些国家级新区成为了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让这些不沿边、不靠海,无地理优势可用,无现成经验可循的内陆地区站在了新时代的前沿阵地,同样成为了发展重地。他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顽强攻坚,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优势,创造性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同时,以内陆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随着西部六大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并伴随着南宁五象新区、乌鲁木齐新区正在全力以赴向国家级新区冲刺,西部国家级新区的“朋友圈”会逐步扩大,投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强,这些国家级新区必将在带动区域发展,引领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中作出新的贡献,成为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