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8年8月29日这天,组织上找我谈话说要派我去扶贫办协助工作。”当时,我没有想那么多,就觉得组织上叫我去,就是对我的信任和肯定,作为一名党员,就应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全力做好这项工作。第二天,我便到扶贫办报到,立即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俗话说:不入其行,不知其難。之前,我也有所耳闻,听说扶贫办事情多、工作忙,但没想到有那么忙、那么多的事。可以说,超乎了我的想象,没完没了的任务、没日没夜的加班成了一种工作常态。特别是从事文字工作,工作量大、节奏快、要求高。在扶贫办工作有“两个几乎”:几乎没有5点半下班的时候,几乎没有休满节假日的时候。在我看来,写材料就像打仗,必须要有亮剑精神,早上8点交稿,就要在8点前拿下“高地”。我们就是和平时期的“李云龙”,天天在攻阵地、天天在拼刺刀。就是靠这股劲顶着我们,让我们迎着困难往前冲。路遥有一篇文章叫《早晨从中午开始》,很多时候我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从中午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上午,中午休息一会又开始工作。记得2018年9月29日,余江区召开全区脱贫攻坚“秋冬会战”动员部署会,我一天内接连写了3份大材料,一直从早上8点写到晚上12点才写完,没有离开办公室一步,吃饭都是叫外卖,一天下来已是精疲力尽,来不及回家,来不及洗漱,倒头便在办公室沙发上呼呼大睡。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有极少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不足,需要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于是我多次下乡调研、反反复复征求基层意见,制定出台了《余江区关于开展脱贫之星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余江区关于扎实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这些活动都要基层去落实,我们都知道乡镇干部大多身兼数职,加之扶贫工作任务重、标准高,有的还要推倒重来,基层干部常常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我深深懂得,要把这些工作做好、做到位,就应该让基层干部少走弯路;就应该让基层干部少辛苦。于是,我把工作做细做实,一项一项列出工作清单,让乡镇去做必答题、做简答题,这项工作便很快得到了落实,取得了实效。比如爱心扶贫超市从今年7月开始筹建,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就建设了97个,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叫绝,其中经验做法在鹰潭市得到交流。
开展脱贫攻坚需要不断强化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我坚持“拓展平台”与“完善网络”相结合,不断健全扶贫宣传工作纵横架构格局。一方面积极对接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加强宣传,充分反映余江区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生动实践;另一方面自我加压,撰写稿件,积极对外投稿。2018年,余江区在各级各类媒体刊登发表了503篇扶贫稿件,上稿数量和综合计分在全市排名第一,在全省走在了前列。我个人也先后在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80余篇,先后8篇稿件获得了江西副刊作品奖、江西政协好新闻奖、光华时报好新闻奖等奖项。
这些看似很小很杂的工作,我投入了真情,付出了真心,我更是在繁忙中享受了充实,体味了伟大。我可爱的女儿常常打电话责怪我:爸爸,昨天晚上我又没有看到你,你到底还要不要我!每每听到这样的责备,我除了心酸便是自责!哪有爸爸不想陪伴自己孩子的呢?然而,作为一名干部,扶贫是我义不容辞的担当,也是我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常常想:从事脱贫攻坚工作,我是无悔的!我是光荣的!光荣,不是因为我在这岗位上的贡献有多大,也不是因为我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我们是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关系到数以百计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的环境、特殊的性质,更能锻炼人、磨练人。从事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很充实。2018年,余江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再次获得了“好”的等次,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这是余江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扶贫人辛勤努力的结果,是对我们全体扶贫人努力耕耘的最好褒奖。
作者简介:易要荣,余江县扶贫办公室。
■责任编辑:汪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