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萍 徐秀
人体由6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每种元素在体内的含量不同,分为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钾等,称为常量元素,其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钙和磷元素占人体体重的近6%,它们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体内,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与常量元素相对应的,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别看微量元素“不起眼”,却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下表列举了几种重要微量元素的正常血清值、生理功能、每日推荐摄入量,以及缺乏或过量对健康的影响。
微量元素缺乏和营养不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营养不良多由长期能量(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中获得)或单纯蛋白质摄入不足而造成。若家长们发现孩子不长肉又不长个儿,则须警惕营养不良的可能,尽早带孩子至医院诊治。一些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孩子大多伴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尤其以维生素A、B族维生素、铁和锌缺乏为多。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生长发育正常的孩子也可因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和偏食等原因,发生微量元素缺乏,俗称“隐性饥饿”。此外,家有“小胖墩”的家长切不可将“胖”与“微量元素充足”画上等号。恰恰相反,这部分孩子可能因从饮食中摄入了大量脂肪和精制碳水化合物,虽然“能量密度”充足,但“营养素密度”却处于较低水平,常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的“重灾区”。
人们常说的“微量元素检测”一般包含锌、铁、铜、铅、镉等元素,以及另一种颇受家长关注的常量元素——钙。临床工作中,我们不建议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儿童体检的普查项目,尤其是6月龄以下的婴儿更无检查必要。定期健康体检(如身高、体重和头围等长期监测)、按时预防接种、表现正常(如能吃、能喝、能睡等)的孩子,无须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若孩子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可根据其临床表现,针对性地进行微量元素检测:① 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慢性腹泻、对多种食物过敏;② 严重挑食、偏食;③超重、肥胖;④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⑤ 免疫功能紊乱,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⑥ 发生某些皮肤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比如,罕见的遗传性锌缺乏症常表现为以肢端性皮炎、脱发、腹泻为主的三联征,微量元素检测可及时发现患儿的血清锌含量低下,而补锌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微量元素检测方式可谓五花八门,简单易操作的“夹手指”“剪头发”“采手指末梢血”等方法均不科学,无任何参考价值。不少家长会问:“采集静脉血做微量元素检测一定是最准确的吧?”事实也并非如此。因为人体的微量元素不只存在于血清中,更多的在细胞与组织中,而凭借现有的检测手段,难以精确地测得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值。目前,测静脉血依然是知晓微量元素缺乏与否的最佳途径。需要提醒的是,微量元素检测须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切忌不加分辨地盲目检测。
确诊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孩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补充。轻微或亚临床微量元素缺乏的患儿可采取食补方法。比如:缺铁的孩子应多食动物肝脏、瘦猪肉和牛肉等红肉食品,植物类如黑木耳、黄花菜中的铁也较多,但人体對植物铁的吸收利用率不如红肉食品;缺锌的孩子可多食鱼、牡蛎、动物肝肾、坚果等;缺钙的孩子应增加奶类、豆制品的摄入,同时注意补充鱼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适当晒太阳,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需要注意的是,食补法最为安全可靠,但效果相对较慢,微量元素缺乏严重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的药物治疗。
专家忠告:对于孩子是否要做微量元素检测这一问题,家长需理性看待,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无原则地乱查。日常生活中,孩子若能做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便能较好地预防各种营养素的缺乏。如今,市面上各类维生素、钙、铁、锌等营养补充剂品种繁多、鱼目混珠,服用安全性堪忧。家长若对孩子的健康状况存有疑问,在给孩子买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前,不妨先听听专业医生的意见。
徐 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擅长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发展及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营养与发育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特需门诊: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