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设计史课程是面向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理论课程。本文论述设计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国内外相关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并总结天津工业大学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情况。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史课程作为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重要的理论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相互支撑,共同构成设计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作用于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这一育人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该课程的课程定位、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还不能完全满足设计专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课题组以该课程为主要改革对象,结合当前设计史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热点,分析先进国家与地区相关课程改革的思路、方法,以主动性学习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以优化基础知识培养、促进专业学习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艺术设计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艺术设计史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需要。做好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需要植根于当代语境,进一步了解设计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设计系统中历史文化体系网络和设计创造之间的关系,探讨历史上发生的设计现象对设计实践的指导作用。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与教学活动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英国,设计史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设计史作为一门学科从艺术史和装饰艺术研究中分离出来。协会自成立以来,通过组织国际会议活动、印发《设计史》期刊等,促进了英国的设计史研究逐渐走向成熟。与之相对应,英国高校设计史专业的成立与发展,更推动了设计史教学的进步。近年来,很多设计史研究走向了全球化转向,更多关注整个世界网络中发生的特定的地区的设计现象之间的联系和比较,而其研究热点也发生了变化。从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史研究与教学情况看,无论是教材还是讲授内容都还存在改进空间。
其次,艺术设计史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高校教学环境变化的需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手机、电脑的迅速普及,高校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进了教学改革。慕课等网络教学模式开始涌现,各种新技术手段与教学方式不断融入课堂教学,这些都为艺术设计史课程改革提供了改革思路,而艺术设计史课程自身的特点也要求它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2 国内外艺术设计史教学改革情况举隅
为了将课程改革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国内外艺术设计史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很多高校和机构都改革过艺术设计史相关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些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构建了系统性的设计史教学单元,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如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史教学,让学生们在教学框架下通过一系列连续的讲座了解设计的发展过程。有些讲座以设计大师的作品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设计师对全球设计的重要贡献,并要求学生们提供相应的研究报告。整个课程结构中,所有的历史单元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课程的设计中,整个教学团队都参与到创建各个学习单元的过程中,并在课程教学中着重强调相关设计元素和设计原理的研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设计史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与分析能力。[1]
一些院校将设计史课程转变成为以工作室为基础的模式,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再是讲授,而是帮助组织和促进学项目,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明显提高。
有些院校则通过开发教育在线游戏,促进课程学习。如芝加哥大学和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了一款计算机游戏演示,将艺术史的教学内容和游戏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艺术史教学的有效补充资源。游戏的设计思路是让用户以第一人称登录虚拟博物馆,并通过与博物馆中不同角色交谈的方式获得艺术品的不同信息,从而在游戏中学习艺术史课程的相关内容,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非常注重视觉效果设计和情节设计,使用户沉浸在这种虚拟性叙事中,充分调动用户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参与度,目标明确地实现了有效学习。[2]当然,游戏运用到课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仍需要不断开发和完善才有可能补充到相关课程中,并且在如何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及深度上也仍需改进。
3 艺术设计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国内外艺术设计史相关课程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以纯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虽然在改革的程度和规模上有所差异,但大多是围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教学改革核心来进行。天津工业大学在艺术设计史课程改革中,也基于实际情况开展了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第一,围绕当今艺术设计史研究的热点,积极促进学生进行基于视觉对象的学习。首先是建设案例库,为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艺术设计作品资源。在收集图像资料的过程中,注重将通识介绍和专业特点相融合,将资源库分为若干模块,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使用时有所侧重,适当增加相关专业内容的展示等。其次,修订相应的教学大纲,增加参观考察、现场教学等环节,包括利用本地资源,協调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展览,进行现场教学,加深学生感性认知。如在讲建筑与园林章节时,组织学生参观老建筑,让学生对东西方建筑形成初步印象,进一步理解建筑形式。这些教学手段使学生更深入地接触到了图像或实物,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第二,增加讨论性内容,开展互动式教学。在艺术设计史课程改革中,我们进一步增加了课堂讨论的内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在研究和讨论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现实设计实践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主题的总体设定原则是把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增加学生对设计史相关知识的兴趣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由于课时限制,这些讨论题目会在课堂学习之前提前分发给学生做准备,并按小组在课堂上讨论。
第三,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也是课题组在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始终坚持的一种改革与探索。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我们主动增加了研究型学习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改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设计调查内容等,并通过加强研究型与项目式学习以及拓展各类作业评价方式,增加课程的内容与深度。
在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现有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的限制下,教学改革更多利用了网络的资源存储和传播特性,但利用网络开展互动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仍有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大班教学与主动学习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是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此外,如何将艺术设计史课程的通识性质和各设计专业的特殊性相结合,使课程与后续的设计实践课程的衔接更为密切,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Lisa Scharoun,Stephen O Connor&Tat-Ming Yu . Collaborativ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Design History[C]. Proceedings of ‘Creativity: brain,mind,body,the 2011 Australian Council of University Art and Design Schools (ACUADS) Annual Conference,2011:1-9.
[2] Jonathan Kinkley . Art Thief: An 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 Model for Art Historical Instruction[J]. Leonardo,2009,42(2):133-137.
作者简介:姚远(1978—),女,河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