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国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世界在游戏中向儿童展现,儿童的各种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的,没有游戏就不可能有完善的智力发展……”表演游戏本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但对我园游戏现状调查后发现:在让幼儿自主选择创造性游戏时,90%的幼儿愿意玩角色游戏,70%的幼儿愿意玩建构游戏,只有15%的幼儿愿意玩表演游戏。通过观摩、讨论与反思,我们发现,目前我园开展的表演游戏还存在着这样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游戏“主体”发生错位。在表演游戏中,幼儿仅仅是运用道具表演的台前演员,而教师才是“总导演”和“设计师”,他们常在一旁大声提醒:“××,该上场了;××,你该这样做……”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被剥夺了主体性,积极性无疑会被扼杀。二是游戏“重点”的错位。表演游戏的重点应是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经验,并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但许多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过多地追求表演游戏的外在形式,如:效果是否好看?幼儿模仿的角色语言、动作是否逼真?为了达到教师理想中的效果,有时甚至不惜用高控制的指导方法,极易扼杀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和快乐感受。
如何还表演游戏以游戏的实质,让幼儿的创造精神和游戏的愉悦感被充分激发?基于此,我园将表演游戏纳入园本课程中,从表演主题的选择、表演道具的制作和表演过程的组织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喜欢玩的表演游戏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这四个方面:(1)热播的动画片:如看了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后,一有契机(发现相关道具或听到熟悉的音乐时),幼儿便会自发地玩起表演游戏。(2)对成人世界的模仿:如在发现一条美丽的纱巾后,女孩子会主动将其顶在头上,扮演“新娘”或“公主”。(3)对动物世界的想象:如在开展完主题教学活动“毛毛虫的故事”后,“模仿毛毛虫爬→寻找食物→做蛹→羽化成蝶,翩翩起舞”便成为小班幼儿在表演区常玩的游戏。(4)熟悉的童话故事。可见,兴趣是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出发点。教师在表演游戏主题的选择上用心观察,耐心倾听,这样才能 “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准确选择主题,和幼儿共赴一段表演游戏的旅程。
暑期很多电视台都会热播动画片《西游记》。开学后,幼儿们常在一起谈论《西游记》中的精彩剧情。没几天,他们便将购买的和自制的相关道具带来幼儿园玩游戏。这时,教师及时建议:“我们能不能编几个完整的故事来表演呢?”这个提议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你编一个故事,我设计一个情节。没几天,一个幼儿版的《西游记》表演活动便开展起来了。幼儿们尽情演绎,大胆想象。这种自主自由的游戏方式让幼儿们百玩不厌,尽情尽兴。
道具的准备和场景的设置是表演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它能吸引、激发起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和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情境中进行表演。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具有发展能动性。活动的过程是教师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的过程。因此,我们将“动手做——幼儿自主建构场景、制作道具”作为表演游戏开展的重要环节,其具体策略如下:
共同讨论。在确定游戏的主题后,接下来便是师幼共同讨论表演游戏需要哪些场景和道具。如表演游戏“春天的电话”,老师和幼儿展开以下讨论:“怎样才能表演这个故事?”“要有电话。”“要有每个小动物的家。”老师适时地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这个故事里有哪几个场景?”“需要哪些道具?”通过讨论,幼儿们一致认为表演这个故事要有小河、山坡、小动物的家,还要有一部“电话”。
收集信息。在确定表演场景和所需道具后,我们便鼓励幼儿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相关信息,并布置场景积累感性经验。
例如,在表演游戏“朋友船”中,森林是什么样的?海洋是什么样的?要造一艘什么样的“朋友船”?幼儿们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通过各种途径与父母、老师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收集各类船的模型,还有家长特意带幼儿到南京参观海洋馆。许多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相关主题的绘本阅读,与幼儿一起用各种材料制作模型,我们还在班上办起了“各种各样的船”的展览。在表演游戏“森林的聚会”的准备过程中,幼儿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图书、询问父母等方式收集、获得了大量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如动物之最、动物的尾巴、珍稀动物、恐龙灭绝的秘密……)。而讨论活动“我最欢的动物”“我知道的动物秘密”,美工活动“我最喜欢的动物”“自制动物海报”等一系列表征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幼儿们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为以后的表演游戏奠定了经验基础。
动手制作。随着感性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们已不满足于以物代物的道具和简单的场景布置。如“森林的聚会”中,幼儿们已不满足于在墙上贴几棵自画的树当作森林,他们要建构一个大大的森林。幼儿们从家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可以布置森林的材料,如纱巾、废布、塑料花枝、雪碧瓶、泡沫、鱼、螃蟹、树叶、藤条、颜料、橡皮纸……建构时,他们剪剪贴贴、做做说说,乐此不疲。当美丽的场景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为自己的创作欢呼雀跃。
在准备好表演内容、场景、道具后,幼儿们进入了“自主打扮”的环节。他们利用自己收集来的各种材料,自我设计、自我装扮,大胆地表现着自己对角色的独到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各年龄段的幼儿由于能力不同,对材料的驾驭、对角色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小班的幼儿或用老师提供的头饰,或自己画个简单的动物形象贴在胸前,或用简单的材料装扮一下,便开心地玩起来。整个过程虽简单,但你仍会为每个幼儿所迸发出的创造潜能而感动。例如,扮演小兔时,有的幼儿撕两片长长的纸往额头两侧一贴,说:“我是小兔,这是我的长耳朵。”有的幼儿找来红水笔在眼睛上画两个圈,说这是小兔的红眼睛,轩轩用手举着两片广玉兰树叶,然后示意老师帮他将一片广玉兰树叶塞到裤子里,做小兔的短尾巴……
中班幼儿思维较为开阔,对角色形象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在平面上,他们想努力塑造立体的动物形象,想多方面来表现自己所扮演的动物的特点,但由于能力有限,他们常为想到而做不到的事情而焦灼苦恼。于是,在中班许多表演活动的前期角色装扮和场景布置中,我们常采用“亲子活动”的方式来完成。
进入大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逐渐增强,对材料和玩具的使用都能得心应手。例如,江江将许多树叶粘在一次性纸盘上,做狮王的面具,还会将一段皱纹纸塞到衣服里做狮子的尾巴,然后找块黄布披在身上做狮王的披风。玥玥虽画了一头恐龙,但表演时是将恐龙的头、身、尾分别剪开贴在自己的相应部位,玥玥还请旁边的同伴在她身后贴上几片树叶,将剑龙扮演得惟妙惟肖。
接下来的表演活动便是幼儿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尽情尽兴地游戏。由于班级幼儿人数较多,我们通常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进行游戏,每组由幼儿自选一名小组长负责协调。
自主选择表演内容,自主建构场景、制作道具,自主打扮,自主表演。在和幼儿亲历的一段段表演游戏旅程中,我们已经淡化了“表演”,淡化了“演得‘像’与‘不像’”“有没有按事先设计的情节去演”等问题,我们更注重表演的过程,更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和幼儿情感的体验。
追随幼儿表演的兴趣,满足幼儿动手的愿望,尊重幼儿个性的表达。我愿不断追寻、探索,和幼儿共享在表演游戏中成长的快乐,让童心在表演游戏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