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季 卫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所以,家长常常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传递着压力:“好好练钢琴”“努力学画画,不要浪费爸爸妈妈的钱”“现在不努力,将来要受苦”……家长习惯于为孩子构筑美好蓝图。还有的家长常常将孩子当成博弈的砝码,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将孩子当成为自己争面子的筹码,很难有人能完全摆脱这样的怪圈。
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是给孩子影响和权利还是控制他们,让他们听话?众多家长没有明确教育孩子的目标,就不自觉地因袭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漠视和践踏了孩子的尊严,忽视和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如何正确地关爱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中健康成长呢?
首先要相信自己不是为了金钱或是其他才为人父母的。孩子值得我们付出,就是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无须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不必向我们证明他们值得我们付出,他们不需要通过讨好来赢得我们的关爱。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我们的爱必须让他们可以依赖,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当他们惹上麻烦,即使我们不在场时,他们也会知道我们的爱将永远伴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表现得很乖巧时,爱他们很容易,当他们因不顺心无休止地吵闹时,爱他们就不容易了;当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某样本领,显得很优秀时,爱他们很容易,当他们撞毁了家里的物品或者破坏了什么东西时,爱他们就不容易了。所以,现在好多年轻的父母在爱孩子时太情绪化,比较盲目,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么是无条件地包容,要么就是大发雷霆,让孩子无所适从。父母总是会从自己的角度,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限制着孩子的发展,就是因为缺乏一种为孩子无条件付出的信念。
我们应该以自己喜欢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古训中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怎样去对待别人。孩子也一样,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同样有被尊重的需求,如果无法确定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恰当 ,我们就需设身处地地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愿意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就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它发生在孩子的身上。如果我们不愿意被别人打,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打孩子?当我出现失误时,我不愿意别人对我大声指责,那么当孩子出现失误时,我为什么要对孩子大声指责?如果我不愿意让别人比较自己和同事,那我为什么要拿孩子的某项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因此检验一种教育手段合适与否的好办法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问一问:“我愿意让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吗?”这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是真的要在日常教育中去实践这种教育理念却并非易事,需要家长努力克制自己冲动的情绪,心平气和地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许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自己所拥有的可控制的“财产”,父母极力维护自己对孩子身体、情感以及行为肆意支配的权利,想控制孩子并迫使他们听话。殊不知,控制和迫使孩子听话,一方面会导致孩子懦弱、没有主见;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你越是强迫孩子,越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只有让孩子主动接受才会对孩子产生长远而积极的影响。家长都喜欢孩子听话,不找麻烦,不出乱子,有许多好的习惯。父母应该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如果你经常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那么你的孩子也不会是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如果你对孩子的爷爷奶奶孝顺耐心,那么你的孩子将来也会是个孝子,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尊重自己,尊重孩子,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说:“宝宝,今天饭吃得好,妈妈会帮你买很多很多巧克力。”“你要是能把这个故事完整流畅地讲出来,爸爸明天给你买辆小火车。”这样的奖赏和利诱对孩子有利吗?如果时间长了,你的孩子会把他应该做的事情看成是一种交易,或者是做事情都会讲条件,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但是如果你换个方式,在孩子做出优秀的举动时,父母及时地给予鼓励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真棒!”“我知道你能行的。”“我相信你!”“我很在乎你。”“你对我很重要。”家长的这些鼓励话语强调了孩子的重要性,即使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会让孩子振奋,给孩子以勇气和信心,并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而且这些鼓励的话语可以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当然,适当的物质奖赏也是可以的,但那是在孩子付出努力之后得到的奖励,而不是条件。
家长的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引导、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约束感——发自内心的约束,给孩子合理的教训,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强制,如果是强制的、不维护孩子尊严的约束则是惩罚。惩罚是由大人来定位和实施的,是强加到孩子头上的,这将引起孩子的愤怒与怨恨,是一种不得体、不负责任的行事方式,是家长用武力和权力控制了孩子的能力。那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约束呢?
首先,要告诉孩子他所做过的事情以及产生的结果。例如,经常把图书撕坏,就没有图书看了;经常和小朋友吵架,就没有人愿意和他玩了。家长要简洁地告诉孩子:这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结果。当然这些不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教训,家长说过就行,无须多说,现实生活的教训会把周围世界的知识教给他们,让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处事方式。当然,如果是危及生命与健康的教训,家长就必须及时干涉,如乱穿马路、在河边玩耍等。
其次,要让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权力。例如,当孩子在你的房间墙壁上涂鸦时,你是选择辱骂孩子(不合理,会损伤孩子自尊),让孩子自己把画擦掉(不实际,没有家长的帮助,凭借孩子的能力不可能擦干净),还是把他关到房间里不让玩?(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面对类似的这些问题时,父母要学会选择合理、有意义并且实际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会处理问题。可以引导孩子感受一下在墙壁上涂鸦前和涂鸦后的效果,了解一下孩子在墙壁上画画的动机,然后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处理。尽量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根据孩子的意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尽可能地配合孩子而不要包办代替。同时,在了解孩子的动机之后,家长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材料,满足孩子画画的兴趣和好奇心,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孩子是社会极为宝贵的财富,他们非常的机警、敏感,并且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但是孩子对不给他们尊重和关爱的大人是有抵触情绪的。因此,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是你个人的财产,可以随意支配和控制,而是要真正给予孩子关爱与尊重,将我们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尊严和重视赋予孩子。因为孩子值得我们付出,在我们付出的同时,我们也享受到了孩子健康成长带给我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