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亚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患者在接受心脏手术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和护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突发症状,导致再次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和护理[1]。因此 本次研究评估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在本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接受成人心脏手术后在此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28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并与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在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1~46岁,平均年龄为(33.5±4.4)岁,实验组中,男13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2~47岁,平均年龄为(34.5±3.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
根据患者的入院资料,对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和确认。并在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由此分析发病原因并实施护理措施。
原因分析:(1)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阻碍患者肺部的换气功能,导致感染性休克。(2)活动性出血:抗凝过度引起,还会并发胸痛、腹痛的不良反应。(3)神志不清:手术后,患者的高血糖情况简介导致自身水电紊乱、组织细胞损伤。(4)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包填塞、心脏骤停。
护理措施如下:(1)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每天给予不同程度的吸氧护理,并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清洁,避免伤口感染。(2)加强患者的饮食管理,保证患者的饮食均衡、少食多餐,注意患者的吞咽情况,避免误吸[2]。(3)增加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尽可能安抚患者心理、满足患者需求。按时进行电解质、血常规的监测记录。遵医嘱行治疗方案。
记录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采用SPSS 22.0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记录结果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死亡率统计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死亡率
实施心脏手术后的患者,自身的身体状态还不够稳定,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突发状况,需要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3]。而护理实施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需要根据发病原因的评估,来做出更具效果的护理措施。因此,本次研究首先对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继而提出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由此,评估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效果。
通过本次的观察发现:实验组的死亡率统计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评价:根据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且保证护理的优质性和可实施性。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是建立在对患者病情恶化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这有利于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漏洞和不足,从而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呼吸道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条件,增加呼吸的顺畅度,减轻心脏负荷。饮食护理有利于调节患者的身体素质,注重患者的吞咽状态,细节化护理过程。
综上所述,对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状态,做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值得被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