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 云南 昆明 250002)
环境责任是企业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按照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的“三重底线理论”,企业持续发展需要满足企业营利、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的统一,这一理论强调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平衡。狭义的企业价值仅包括企业的经济价值,而其社会价值特别是环境价值则经常被忽视。
学界关于企业环境责任承担(或环保支出)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微观数据不同角度的实证研究,大部分研究支持了我国企业价值受益于环境责任承担这一观点。例如,张萃和伍双霞(2017)采用上交所与深交所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数据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呈现倒“U”形特征。这一结论启示我们深入思考环境责任承担对企业经济价值的长期性影响。李桂荣等(2019)的研究从产权异质性视角出发,研究发现,就履行环境责任对提升企业价值的效果而言,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效果更加显著,地方国有企业比中央国有企业的效果更加显著,这可能是缘于利益相关者对不同产权属性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期望差异。姜英兵和崔广慧(2019)着重研究了环境责任承担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责任承担可以通过提高企业预期现金流、降低债务资本成本这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价值提升;而且对于非重污染行业或者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而言,这一影响机制更加显著。
显然,环境责任的承担通常会带来企业支出的增加,从而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但是,从发展可持续的角度来看,企业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将有助于增加其社会价值,进而从多个维度反哺和提升企业经济价值。下面,本文将从企业风险管控、内部治理、品牌塑造和融资环境等角度展开探讨。
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来看,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本质上是通过可控的成本支出,降低未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面临诸多风险因素,除自身经营风险外,外部市场条件甚至国际市场条件的变化、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均是单个企业难以充分预测及防范的风险来源。
对实体企业而言,积极承担环境责任能够显著降低上述变化所可能带来的冲击。有研究认为,企业增加环保方面支出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差异化水平(Lins et al.,2017),也能够降低负面事件的潜在风险(Servaes & Tamayo,2013)。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包括减少污染影响、增加治理投入和更加有效利用资源等多个方面。上述各方面的行为均能够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或者提高产品的绿色化水平,从而降低未来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一方面,在全球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力持续扩张的当下,各国环境政策大多呈现趋严的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日益严格的环境政策条件下,大量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将面临成本大幅增加甚至被关停的风险,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从而改变传统产品市场供求结构。除产品的绿色化属性外,企业内部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将面临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污染的减少也会改善其与周边工矿企业、居民的关系,从而避免各类潜在纠纷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性,最大限度消除各类不确定性。
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与企业内部治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内部治理机制顺畅的企业往往有更高的积极性来履行环境责任,而环境责任的承担又能够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理顺。
关于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抑制观,即认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当与社会责任等伦理道德问题相独立;另一种是促进观,即认为企业发展不是孤立的而应与社会福利密切相关(姜英兵,崔广慧,2019)。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环境责任自然会牺牲股东的短期利益,但是这一行为对企业的长期性、隐含性的正面影响是难以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之中的,从而极易被股东所忽视。就股东而言,作为企业的实际所有人,股东享有企业从创立至消亡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承担环境责任而在企业社会形象、外部环境、品牌价值、投融资便利、企业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正面效应,同样会沉淀于企业价值之中,成为企业的隐形资产,进而在未来不断对企业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产生难以具体量化的积极作用。就职业经理人而言,有研究认为环境责任承担是高管彰显其社会责任感的自利工具(Krüger,2015)。但是更加契合实际的看法是,职业经理人出于自利目的会更关注于短期利润目标和企业规模扩张,从而成为企业忽视环境责任的重要推手。就企业员工而言,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对其直接经济利益影响较少,而工作环境的改善、周边环境的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产品美誉度的提升,均构成职工的隐性福利,从而增强其归属感,促进企业内部治理的优化。总体而言,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会为企业股东、高管和职工在不同层面带来收益,应当将其作为理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应当更加关注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的长期影响,杜绝为短期利益而牺牲环境的情况发生。
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看,企业环境责任承担是塑造高端产品品牌的必然选择。但是不同产业领域、不同产品类型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时,对环境责任的需求侧重点不同,进而影响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决策,因此需要进行分类分析。
就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而言,处于产业链条不同位置企业对品牌塑造的诉求不同,因此环境责任承担的意愿必然不同。处于产业链条下游的企业,其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环境责任与企业声誉和产品美誉直接相关,环保投入的效果明显。而处于产业链条中上游的企业,其主要客户为下游厂商,客户群体对于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敏感度更高。从而处于产业链条中上游的企业逃避承担环境责任以换取经济利益的倾向性更强。鉴于此类倾向,有学者提出,在企业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的背景下,环境责任的研究视角应由企业个体拓展到整个产业链条(李伟,2016)。就企业产品类型差异来看,产品定位于高端化的生产销售企业,其消费者通常具有更高收入并对所购买商品的生产企业的社会声誉更加关注。其结果是,此类企业必然对自身声誉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包括环境责任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企业美誉度的提升又会提升企业产品在高收入消费者中的声誉,促进形成稳定的消费者群体。与之相反的是,产品定位相对低端的生产销售企业,其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而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环境责任问题相对宽容。其结果是,此类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承担环境责任,将更多环境保护责任转嫁给社会以降低自身成本成为其提高利润率的直接手段。总体而言,很难仅仅从道德层面来评判企业的环境责任承担,而应更多从经济角度入手,理性看待企业品牌战略和履行环境责任决策之间的关系。
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企业环境责任承担同样受到外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越高,企业承担责任的可能性越大。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过广,包括社会文化导向、政企关系、相关利益者诉求等多个层面,为简便分析,本文仅以融资环境为例,探讨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与其融资环境的关系。
融资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无论是采取直接融资方式还是间接融资方式,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都要首先面临资金供给方对其评价的问题。因此,资金供给方的偏好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采取间接融资方式的企业而言,绿色发展导向下金融机构的环境责任承担意识不断增强,绿色化发展的企业融资可得性将不断提升,融资成本有望得到降低。有研究认为,发展绿色金融、合理承担环境责任应当是中国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刘锡良,文书洋,2019)。对于采取直接融资方式的企业而言,无论是发行债券还是公开发行股票,其面对的潜在投资者更加广泛,投资者在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已逐步成为共识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关注度更高,发生环境保护负面事件的企业,很可能被大量投资者“一票否决”,从而面临融资失败的境地。总体而言,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其改善融资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是企业同样会在环保投入和融资条件改善两方面进行权衡,选取更加有利的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环境责任承担对企业价值在多个维度存在长期性积极影响。积极承担环境责任有利于企业在风险管控、内部治理、品牌塑造和融资环境等方面树立竞争优势,从而长期增加企业价值。但是由于企业类型和现实情况的差异,企业同样会在企业长期价值增加和短期价值之间进行选择,这导致了上述企业环境责任承担对企业价值提升的作用机制难以完全发挥作用。
为更好地促进企业环境责任承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健全强化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政策体系。理顺相关环境、财政、金融、产业、区域政策,加快构建协同发力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各类政策组合,对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形成不同力度和侧重点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政策体系建设推进企业环境责任承担。另一方面,形成有利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社会认同,逐步形成社会文化层面对企业有义务积极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共识,培育形成绿色导向的消费理念,为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从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和主动承担环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