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沙盘模拟实训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运用探讨
——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部分为例

2019-12-20 08:59:09李小青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沙盘经济学决策

李小青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引言

经济学沙盘模拟实训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中已经具备了可行性,它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力辅助,对培养学生兴趣、加深对经济理论与模型的理解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很多本科高校已通过单独列课或在西方经济学中调整实践比例的方式开设了经济学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去细化对经济学沙盘模拟教学的研究,厘清经济学沙盘模拟教学与其他管理、应用经济类学科沙盘教学的差异、关系,为其打造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一、经济学沙盘与其特殊性

经济学沙盘主要让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整个经济体的运行过程,让学生体会企业、政府、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行为。这里所谈到的“经济学沙盘”要与另外两个实训教学概念相区分:

(一)它不同于“经济模拟实验教学”,经济模拟实验教学主要通过相关经济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如LSD、Repast等)创建模型,设定参数并观测运行结果,进行基础性模拟分析,而经济学沙盘的核心在于“做出决策”,而并非“做出观测”,学生自己做出的决策将成为平台运行资料的一部分,学生作为市场中的一员真正参与到了生活中,体会决策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西方经济学本质上是探讨“人们如何做出选择”的学科,“经济学沙盘”在此比“经济模拟实验教学”更贴合西方经济学的主旨。

(二)它不同于“其他应用经济学类与管理类沙盘教学“,这里的应用经济学类与管理类沙盘在国内高校也有广泛应用,比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外贸模拟教学、物流管理、会计模拟教学等等,此类沙盘虽然与经济学沙盘有一定的共性,但其目的更多地是为了学生熟悉学科所涉及到的具体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属于实务演练的范畴,而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基础课性质,经济学沙盘的目的并不应该是一种演练,而是提供一种“体验”,通过营造体验来使学生体会到经济学的意义与本质,从而愿意以经济学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经济学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的目的与流程设计

鉴于经济学沙盘模拟实训与前两个概念的不同,其教学目的、过程与考核标准也应该做出个性化设计,从而做到与前二者各司其职。

(一)经济学沙盘实训教学的目的

经济学沙盘实训教学目的并非“熟悉业务流程”“掌握经济模型”等,它们是“其他应用经济学类与管理类沙盘教学”的目的,经济学沙盘实训在此更像一种“伪实操”,学生虽然也需要像普通沙盘一样加入其中,进行流程操作,但这个操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练习以最终掌握这个流程或具体的西方经济学知识,而只是体验或捕捉这个过程中闪现的经济思维,因此,经济学沙盘实训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理解经济学思维”,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索问题、解释经济现象,而并非以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为根据来逐条对应来让学生掌握,教师应该围绕“经济学思维”来设计教学目的。

前者比如:通过经济学沙盘实训教学掌握循环流量图;学会GDP的三种核算办法;掌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工具等等。虽然经济学沙盘实训可以达到此种种学习知识的目的,但领略“经济学思维”才是它最终的主旨,知识在此只是这些思维的载体,经济学思维更多地是教给学生如何选择、选择就需要考虑机会成本与边际分析,因此可以根据学生在每个具体的操作阶段的所遇到的决策,来划分每一个决策下要进行的权衡选择、选择所涉及的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以此来建立学习目的。

(二)经济学沙盘实训教学的流程设计

既然前文所述经济学沙盘实训教学的总的目的并非让学生学习经济学知识,而是让学生领略经济学思维、运用经济学思维。那么教学流程设计就不应以掌握知识为导向,而是体验式教学,在体验中根据学生遇到的抉择提出问题,并最终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将做出抉择所涉及到的机会成本分析与边际分析融入其中,并通过课堂分享和实验报告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领悟了在此抉择过程中所用到的经济学思维。为此,教师可以制定一系列“决策点”,在每一个“点”上学生会遇到选择困难,在此教师便引导学生寻找做出最优的理性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并最终把依据上升到机会成本分析与边际分析的高度上,从而学生在此既可以举一反三在其他“决策点”上运用到这些分析方法,也可以回溯到课本上、现实中、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也加深了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经济学知识”只是“运用经济学思维”所带来的附加效果,而并非“最终目的”。经济学沙盘也最终实现了它辅助教学的作用。

因此,一次经济学沙盘实训教学流程可以做如下步骤划分:实验准备---决策点分析---决策分享---经济思维把握---经济理论与经济热点探讨。此流程与一般的沙盘实验教学不同在于:一般的沙盘实验教学需要将整个流程全部实操完毕,而上述流程却不拘泥于此,教师可以随时在一些“决策点”上直接中断实验,在这个流程中,师生们“不为实验而实验”。

这个流程的关键词有:“决策点”“经济思维”“经济理论”“经济热点”;教师需要在整个实验流程寻找有价值的“决策点”,比如作为政府:应选择紧缩的政策还是扩张的政策?作为企业:是技术革新还是多请工人?是否应该扩张生产线?是否应该贷款?是否应该卖掉库存来抵消系统罚款的代价?其次,教师要考虑如何将这些“决策点”转换为经济思维分析,如是否扩张生产线会用到边际分析,是否应该贷款或卖掉库存则可能涉及到机会成本分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以上分析通达到经济理论,并能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经济热点。

三、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部分为例

下面以具体章节为例,为经济学沙盘教学的目的与流程做具象化的探讨,选择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中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为例。此章的知识主要包含三大部分: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具体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需求管理政策),3、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传统的讲述式的教学或一般的沙盘教学会以掌握相关知识为目标,比如掌握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工具,掌握自动稳定器的意义等等,或者在将此部分知识已经全部学习完毕后,再开始相关的沙盘演练。在此实验与教学实际上是互相割裂的、互不“侵犯”的。在本文视角下,则可以如此改善: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政府决策点(紧缩还是扩张、货币还是财政)

2、学会判定政府做出决策的机会成本与机会收益(紧缩和扩张政策的机会成本与机会收益)

在此,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则不用列入教学目的,因为政府决策的机会成本与收益,恰好是宏观经济政策所达到的后果,如果这个后果是正面的,则实现了目标,如果是负面的,则没有实现,在经济学沙盘系统中,则体现为政府通过政策对GDP、个人收入、CPI与失业率的调控。另外宏观政策工具也在系统中有所体现,教学目的在此做出凝练,紧紧围绕政府决策的收益与成本制定,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使学生对经济学思维有更直观把握。

(二)教学流程

1、决策点分析与分享

在经济学沙盘实验第二步骤“颁布政府政策”,教师可以马上督促学生停留下来,探讨如何根据上年的宏观经济态势与数据,颁布本年的政府宏观政策。并引导学生对后果进行预测(对企业订单的影响、价格的影响)

2、经济思维把握

教师总结上一步学生做出决策遇到的问题与分享的观点,将之凝练到“经济思维”的高度,并同之前的知识贯通,强调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做出的取舍与之前的“失业与通胀的取舍”,甚至微观部分的一些抉择本质是一样的。都需要相同的经济思维去解决问题。

3、经济理论学习与经济热点讨论

教师暂停实验,引导学生学习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及其相关争论,并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经济热点去分享。

到此为止,一次课的时间完成了实验—决策—思维—理论—现实的联结。

四、总结

本文教学方法的粗略探讨,基本出发点是西方经济学终归是专业基础课程,而并非专业技术或实务课,因此其实践部分也不应完全体现实务操作性质,而应该为了解经济学思维而服务,而这样做的缺陷则是实验本身变得过于碎片化,影响学生对整体流程的认知。但如过于强调流程,体现其应用性质,则与应用经济学类与管理类沙盘教学发生冲突。具体操作则需要教师灵活把握或继续论证。

猜你喜欢
沙盘经济学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沙盘游戏
幼儿园(2021年3期)2021-07-28 07:11:24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简明经济学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浅析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5
经济学的优雅
海峡姐妹(2014年2期)2014-02-27 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