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宏亮 顾学婧,江苏大学法学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其必将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在供给侧,着力点在经济结构,其核心在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体制改革为抓手,消除体制对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约束,释放供给活力,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以下方面着手推进体制改革:
1.1 建设完善与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长期的发展改革经验中得出的正确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自主调节配置资源为主,而政府的干预作用次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源头就在于市场资源的配置,因此,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升级的必由之路。
1.2 建立与其相配合的财税体制以及社会融资渠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社会资本的更快更频繁的流动,在政府新型的宏观调配机制之上存在的财税体制和融资渠道应当更适应社会产业的产生、变革、升级。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生产结构与分工体系的大调整,必须树立系统思维。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当然在此调整升级之列,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来说,存在健全的社会保障能够促进社会个体创造社会价值的动力。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城镇统筹发展有着重要推动,此举能够在系统发展的同时略侧重于农村较为滞后的养老机制。
2.2 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清除市场壁垒,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社会保障是政府是一项重要职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为政府全面升级服务人民产生推动力。市场经济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上升关系,如果能够在政府主持之下交由社会主体竞争,养老机构的服务就不再是“任务”而是“效益”。
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目标,以形成拥有自主创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为出发点,以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和创新业态作为标志的经济新形式;通过质量追赶使得“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向从以结构多元化求增长速度转向以结构高级化求质量”;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把经济发展推向质量效益时代。
3.1 由于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因此应当由公益类养老机构提供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这意味着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的对象应当是弱势老年群体。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1 部分公益性养老机构偏离了保基本、非营利的性质。公办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营业主体、服务质量等差异巨大,因此公平竞争很难实现。
3.1.2 部分机构功能上定位不明偏离了市场需求。各种以“养老院”为实质的养老机构对于养老需求端区别对待,以至于最需要养老机构服务的群体逐渐成为社会隐患。
3.1.3 各类型养老机构的结构组成不够合理。价格是影响大部分老年人养老机构选择的重大因素,经济型养老机构数量远远少于高端型,且硬件设施明显落后,造成家庭条件一般的养老群体难以颐养天年。
3.2.1 完善政府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职责定位,公共服务的供给由政府单一供给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体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应当是补助、监督管理、扶助。一旦养老机构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服务质量问题,政府应当及时修补漏洞,保证养老群体的生活保障,对于难以支撑养老费用的穷困老人,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功能。
3.2.2 构建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服务评估体系。政府对养老机构监督的有效手段是通过构建养老机构的服务评估标准对养老机构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我国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完善地方养老机构发展规范,以更具针对性和更加有效的监管来助推养老机构提高服务水平。
3.2.3 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养老行业的专业化程度。政府可以考虑将养老服务人员作为卫生人才队伍的一部分,以此在社会政策的充分保障之余依靠局部个人提升养老质量并产生连锁效应。
3.2.4 改善发展不均衡问题,鼓励建设农村养老、居家养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下统筹区域整体发展势在必行,农村养老、居家养老相较于在城市建设养老院更加节约社会资本、推进社会家庭观念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