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仓
[摘要]公安实战部门对视听技术的迫切需求,倒逼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公安视听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是公安技术下设的二级学科。发展迅猛是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典型特色,与此相伴随的问题是积累少、专业人才稀缺、理论基础薄弱、实训项目不成熟等。围绕上述问题,课题组研究公安视听技术专业教学、实验实训和考核评估体系等内容,从培养目标、学生学习、案例库的建设、实验实训教学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和讨论,根据专业特色进一步提出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建设方法和思路,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安视听技术;发展;专业建设;考核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014-04
“中国天网”是守护百姓的“眼睛”,更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警务预测,实现了智慧警务的在线信息研判和指挥调度,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该系统不仅在中国全面普及,而且建设质量、发展速度、应用水平居世界前列。公安实战部门对视听技术的迫切需求,倒逼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公安视听技术在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公安院校承担着向实战一线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任务。相比警务战术、刑事科学技术、安全防范、法医学、现场急救、刑事侦查等已经开设多年的专业或课程而言,公安视听技术专业不但没有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而且有些课程没有教材,有些教材不够成熟,有些教学缺少实训指导。因此,完善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建设,为公安部门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意义重大。
一、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数码产品的广泛应用、视频监控的普及安装、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的普遍应用、人们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视听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输出变得越来越简单便捷,案件中收集到的录音资料、视频资料和照片越来越多。视听资料成为广泛存在、便于收集、可客观再现案件的一类物证源,涉及视听资料检验的案件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此外,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步态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案件侦查技术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办案方式和方法也随之改变,公安视听技术成为预防和打击各类犯罪的有力武器。公安视听技术专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正式批准“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公安视听技术”二级学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3年新增公安视听专业,江苏警官学院2014年新增公安视听技术专业。随即国内多所公安院校陆续增加公安视听技术专业或开设公安视听技术课程,开始向公安实战一线培养和输送紧缺的公安视听技术专业人才。
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具有专业的综合性、技术的交叉性和公安的特有性。廣义的公安视听技术是指与犯罪有关客体的一切图片、视频和语音信息技术。狭义的公安视听技术是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各种犯罪中视听证据的形成与变化规律,运用采集、提取、处理、分析、检验和鉴定等技术方法,记录、显示和检验鉴定与犯罪有关的一切客体的影像、声音和其他信息资料,进而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线索和依据的专门学科。它既是侦查人员调查取证的基本技能,又是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科学技术为侦查破案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公安视听技术专业主要由刑事照相、刑事摄像、视频现场勘查、视频采集技术、视频侦查技术、语音技术、图像处理与检验、刑事相貌技术和视听资料检验技术等课程组成。实训教学包括:视频信息化平台的操作和常见问题的解决、视听资料的提取和分析处理、情报获取与分析研判、视频追踪、视听资料检验鉴定、指挥调度和现场控制能力等。
二、专业教学和实训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课程教学不健全
发展迅猛是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典型特色,与此相伴随的就是积累少、理论基础薄弱,这必然导致课程教学体系不成熟、不完善。公安视听技术在短期内迅速发展,理论研究滞后于案件实战应用,语音技术、视频侦查技术、视频测量技术、情报获取与分析研判、视频指挥与应用技术等一些不成熟但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课程缺少理论支撑与可用的教材。视频侦查技术、刑事相貌技术等相关内容是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必开的课程,且多数院校已经开设,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却面临没有实训教材、缺少可供参考的实训教学资料等尴尬境遇。作为新兴专业,其本身的困难之一是国内外对其教学内容、体系、方法等没有形成共识。各高校对课程设置,体系结构,讲授重点、难点等争论很大。特别是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学应该占多大比重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考核机制和考核方法随意性强。
2018年11月1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成立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公安学类和公安技术类2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获批成立,承担公安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11月19日,教育部公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筹备会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召开。12月22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安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成立大会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举行。教指委的成立让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可有效解决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标志着公安视听技术的发展将进入全新的阶段。
(二)教学针对性不强
公安视听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视频现场勘验、视频侦查技术应用和视听资料检验鉴定三个方面,但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还是以学科内容进行划分,偏重于理论教学,对实战化课程教学的组织体系和设计缺乏有效论证。公安视听技术专业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方法还没有体现个性特色,实战化教学效果未得到有效评价。
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刚刚成立,专业人才稀缺,授课教师多由计算机专业、刑事图像、安全防范工程等专业的教师担任,知识背景复杂不一且均非公安视听技术专业毕业。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由多位教师编写,而课程教学多只由一名教师完成授课。多数教师只对本领域或某一研究方向熟悉,而学生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受教师自身水平影响较大。因此,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公安视听技术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
(三)实训教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公安视听技术的教学与公安实战工作密切结合,需要跟进最新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到实战部门去了解情况、跟班办案、收集案例,等等。利用案例教學可使公安视听技术的整体教学效果提高,但受客观条件限制,现状不尽如人意。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安院校的校局合作仍没有实现公安数据一体化,很多资源无法共享。在案例收集时,实战部门担心会泄密或增加自身工作,不愿将一些破获的案件分享给院校教师,任课教师在案例收集时往往束手束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有时即使收集到一些素材,也只是对案件某一部分有片段性的认识,无法整体了解破案经过,实训教学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公安工作的机制和特殊性,决定了公安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使得公安教学无法零距离地紧跟公安实战脚步,教学方法满足不了大数据条件下的实战需求。
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实战化教学受教学场地和设备设施的影响较大,要开展视频采集技术、视频追踪、视频指挥调度等的内容教学,就必须要借助于视频监控和相关的软硬件支撑。本课程教学课时较少,实战化教学又受场地和设备的制约,因而教学效果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四)考核评估体系不完善
教育部和公安部均没有明确规定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考核内容和考试方法。专业课程的考试有些以理论为主,有些以实训操作为主,有些分小组进行且小组成员较多,考核方案五花八门,考核评估体系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当前招录体制的变化较大,公安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四期间就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学生最担心的是能否考取公务员,对专业课程的学习重视度不够,学校一路绿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复习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安心复习、迎战考试。而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三、大四才开设,课程专业性强,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参与设计、统计数据、组织讨论、开展实验实训,虽然这些课程与案件侦办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些课程没有纳入公务员的考试范围,可以说课程学习与能否考取公务员没有必然的内在关联。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对专业课程学习采取应付的态度,有些考查科目和实训操作甚至流于形式。
三、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思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
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公安、国家安全、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培养的不是流水线上的熟练工,而是会办案、能思考、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现代化人民警察。学生在就业后有一定时间的磨合期和过渡期,熟练上手操作存在一定的过程,任何人都应该客观看待这个问题,立足长效方能长远。急于求成甚至全盘否定公安院校的理论教学,将会导致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支撑不足,短期看上手很快,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后劲不足,一旦发生科学技术的新旧更替,原有的知识结构就会被迅速淘汰,一些学生就不能有效成为现场勘查、侦查破案强有力的生力军。
授课教师应对公安视听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详细讲解,搭建好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学习必备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视频现场勘验、视频侦查技术应用和视听资料检验鉴定,给学生讲解和展示最新的公安视听技术研究成果和前沿发展动态。应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步态识别等最新技术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程设置上应增加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等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搭建必要的知识框架,便于进一步地开展深入研究、科学探索和创新发明。鼓励多位不同知识背景的教师同时参与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和实训。
(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公安视听技术作为理工科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应培养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应着重引导学生主动自学,使学生不但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引导学生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条件允许时,可以将实际案例先分享给学生,由学生分组进行准备和讨论。学生可以借助公安视听技术信息平台、在线网络课程、学院社区交流平台等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每个小组派成员到讲台上进行课件汇报,班级讨论后任课教师进行分析点评和整体总结。另外,应适当增加大学生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学院的司法鉴定工作。
(三)习题库和案例库的建设
将课程的知识要点进行拆分,化整为零融进习题库,分章节进行考试考核。案件侦办中常常会涉及大量零散、看似无关的视听资料,需要根据案件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标注、轨迹分析和情报研判,此过程往往是多警种合成作战。教学案例的收集由于制度壁垒仍未摆脱以往调研走访的模式,教师凭函或个人关系前往实战部门调研,收集的案例往往不够全面和完整。专业案例库的建设不是哪一个教师、哪一个系部就能够完成的,而需要学院与公安实战部门协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并落实到人,由上而下,打通校局合作、深入沟通合作的最后一公里。
案例库的建设,需要各级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为公安院校提供真实的案例和数据。无论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案件,均可以拿出来作为素材,实战部门和公安院校均派员参加编写和总结提炼,案例库不但可供全省民警学习、促进公安工作,亦可为学历教育提供素材,对学院教学有指导作用,以达到共享共赢。
案例来源于真实的案件,在收集案例建设案例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隐去当事人的姓名、相貌等信息,对案件过程进行消化、理解和吸收,寻找其中的知识点,改编成实用性更强的案例。然后,再将案例融人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案件全貌,鼓励学生在原有案件素材条件下寻找新的技术手段、研判分析手段,发掘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强化实训教学环节
公安实战中公安视听技术主要涉及视频巡查、发现案情、视频物证采集、視频信息挖掘、视频检验分析、证据固定、案件卷宗制作等内容。教学中就应该围绕真实案件的侦办流程,在各个环节设置公安视听技术专业教学课程和实训项目,根据教学需要购买实训必需的监控网络系统和软硬件设施。当然,强化实训教学并非是单一地增加实训教学的课时,而是增强实训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战化需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展创新研究的水平。
公安视听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应加强理论教学和公安实践的紧密结合,实训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但能够在视频巡查中发现目标,开展视频追踪,并且能够把看到的信息准确传递出去,便于指挥调度和实施抓捕。我们还应开展校局合作,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假期到基地跟班学习,到居住地公安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调查。了解公安视听技术在实战部门中的应用情况,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建构专业的知识体系。
(五)完善教材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应贴近一线信息化实战应用,将实战成果转化为理论教学内容,并引入课堂。信息化时代,公安视听技术专业教学需积极紧扣公安一线动态,适时将实战中视听技术破案手段的新理论、新战法、新技术等成果加以总结归纳,形成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强化教材建设。应培养专家型师资队伍,加强与公安实战部门的对接交流,充分利用大数据建设及应用方面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经验。专家型师资队伍并非要求教师去案件现场办理案件,这样做相反会得不偿失。专业教师要了解实战部门的工作,了解实战部门的实际需求和遇到的问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培养和专业问题的研究上,形成理论指导实战,实战验证理论的良性循环。应进一步强化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建设创新意识,增强数据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持教学内容与公安一线的侦查破案信息化手段发展同步,使该专业学生未来能够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技术观念不落伍。
(六)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考试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目前来说它仍是最有效的一种检测方法。课程考核应包含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考核可按照章、节,分梯度、分内容进行考试,边学边考,期末汇总。实训考试尽量安排单人单题、抽题考试,以确保能检验出学习效果。必须分小组进行考试,应明确责任分工和各个环节的占比分数,安排好监考老师监督整个考试过程,避免个别学生逃避考试或考试作弊,从而丧失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尽量避免与公务员考试相冲突。对于只重视公务员考试,忽视专业课程学习的情况,最有效的惩治方法就是设置考试门槛,要求课程成绩达到60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达标者不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推迟参加考试的时间。
四、结语
公安视听技术是新兴的专业,具有发展迅猛、需求迫切和理论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稀缺的双重矛盾,面对内部和外部问题,不但需要国家在制度层面尽快提出决策方案,更需要本领域的相关人员锲而不舍地钻研,共同攻克难关。教指委的成立,可有效助推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发展。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规范的、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框架体系是专业发展的根本。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完善习题库和案例库的建设,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可为教学提供支撑和保障。完善教材建设,培养专家型师资队伍,更新教学内容,剔除旧的、实战中已淘汰的内容,及时补充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手段,减少教学和实战的脱节。最后,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可有效推进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