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规模连片池塘改造 推动江宁渔业绿色发展

2019-12-19 07:56陈晓俊姚健张燕王静彭刚
水产养殖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养殖面积江宁连片

陈晓俊 ,姚健 ,张燕 ,王静 ,彭刚

(1.南京市江宁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南京 211100;2.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1 规模连片养殖池塘改造的起源与发展

太湖流域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中心地带,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一直以“鱼米之乡”、“山清水秀”著称的太湖流域,由于污染总量的日渐加大和天然水域自净能力的不断下降,导致生态失衡情况突显。特别是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基本上以直排的池塘养殖为主,基础设施老化,养殖水域生态功能受损,部分水域渔业功能减退,给太湖流域经济发展包括水产养殖业发展敲响了警钟,下狠招开展养殖池塘生态修复,使渔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010年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出台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专项规划》,太湖流域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实施池塘循环水养殖示范工程,对规模建设连片养殖场实施提升改造,通过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进排水系统、净化湿地系统建设,水环境监测设备配置等,改善水产养殖基础条件,实现养殖用水生物净化、循环利用、达标排放,促进太湖流域生态保护。

2015年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升级出台了《江苏省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专项规划》,围绕建设现代渔业强省目标,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促进渔民持续增收为中心,通过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池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建成一批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生态化的规模养殖基地,力争用5年时间对全省连片规模在100×667 m2以上的养殖池塘全部进行标准化改造,全面提升江苏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2 规模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必要性分析

2.1 现代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

传统水产养殖苗种投放密度高、投饵量大,加重了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污染,促使水体富营养化,从而破坏了养鱼生态系统中的固有的水生态结构和平衡功能,养殖水域生态功能退化,病害日趋严重。推广池塘标准化改造,开展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尾水处理方式,对水产健康养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流域性点源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的外在动力

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水环境污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太湖流域水污染主要直接来自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及河道船舶污染等。水环境的持续恶化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影响,一次简单的换水行为就有可能造成养殖池塘的全军覆没,为解决外源性流域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进行养殖尾水的治理、池塘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十分必要。

2.3 环保等相关法律规定逐渐明晰的政策约束

由于水产养殖大多较为分散,进排水时间不固定,以前对于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的盲区,但今后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逐步深入,各项政策法规逐步明晰。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养殖尾水治理做出了要求,《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江苏省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对养殖尾水的排放做出了具体规定,江苏省环保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池塘养殖水达标处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养殖水达标排放的执行标准和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所以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进行养殖尾水的治理政策依据。

2.4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战略中还特别提到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渔业发展要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所以做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进行养殖尾水的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

2.5 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减量增收的迫切需求

江宁紧邻主城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宜渔适渔面积不断减少,渔业发展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江宁渔业必须走转型升级,减量增收的新路。目前江宁休闲渔业如火如荼,发展迅速,想要更好的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渔民收益,必须杜绝走环境污染型与资源消耗性的老路,开展规模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势在必行。

2.6 促进江宁渔业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有利途径

池塘循环水工程和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从2010年开始,已在江苏苏锡常等地实施多年,浙江等地也在重点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工程,但建设初期由于财政补助资金少、试验研究不深入、结构模式不完善,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创新的方面。2013年省政府将江宁纳入太湖流域治理范围,2018年江宁开始主推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补助力度大,发展理念新,通过对标找差、学习借鉴,从而少走弯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3 江宁渔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3.1 江宁渔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宁现代渔业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供给侧改革需要,注重质量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以高效渔业、设施渔业建设为重点,以休闲渔业为推动,以渔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2017年江宁区渔业总产值26.89亿元,占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24.3%,水产品总产量44 286 t,其中内陆捕捞产量4 950 t,内陆养殖产量39 336 t,内陆水产养殖面积6 417 hm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3876hm2,水库养殖面积1448 hm2,河沟养殖面积1 083 hm2,其他养殖面积10 hm2,稻田养殖面积3 313 hm2,池塘养殖产量26830 t,水库养殖产量3 808 t,河沟养殖产量2 267 t,稻田养殖产量6 431 t。

2017年江宁区内陆养殖产量39 336 t,其中鱼类产量30 113 t,甲壳类产量7 193 t,贝类产量1 829 t,其他类产量201 t。内陆特种水产养殖面积4 873 hm2,养殖产量8 340 t,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 361 hm2,养殖产量 1 491 t,青虾养殖面积 2 209 hm2,养殖产量3 523 t,珍珠养殖面积166 hm2,养殖产量39 000 t,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 hm2,养殖产量9 t,甲鱼养殖面积62 hm2,养殖产量108 t。

3.2 江宁渔业产业发展特点

江宁区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着力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以高效渔业、品牌渔业、休闲农业为重点,积极促进产业化经营,渔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3.2.1 渔业产值稳步提升,水产产量稳中略降 江宁渔业总产值逐年稳步提升,从2010年的12.7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6.90亿元,每年渔业总产值大约提升2亿元左右,水产品总产量2010年约51 400 t,到2014年达到最高峰约55 000 t,后逐步回落,2017年水产品总产量44 000 t(详见表1)

表1 江宁渔业产业情况表(2010—2017年)

3.2.2 特种养殖比重较高,虾蟹经济优势明显2017年江宁区内陆特种水产养殖面积4 873 hm2,占内陆水产养殖面积6 417 hm2的75.94%,特种水产养殖产量8 340 t,占内陆养殖产量的39 336 t的21.20%。特种水产养殖中以河蟹、青虾养殖为优势主导产业,河蟹青虾养殖面积占特种水产养殖面积的73.26%,养殖产量占特种水产养殖产量的60.12%。

3.2.3 高效渔业建设提速,绿色发展成主旋律 江宁渔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渔业装备水平,建立生态型、高产出的高效渔业养殖模式,建设环保型、节水型的现代渔业,高效设施渔业比重达26%。积极开展农业部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紧紧围绕省级高效渔业和市级设施渔业产业扶持项目,设施水产项目申报和百亩连片渔场改造、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绿色发展成为我区渔业发展主旋律。

3.2.4 休闲渔业异军突起,品牌渔业走上正轨 积极发展现代渔业精品园、示范场(基地)和示范村、渔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特色水产品优势区创建,逐步推动汤铜路沿线休闲渔庄产业带和鑫淼龙锦园、亚崎锦鲤为主的观赏鱼基地等发展,实现生态建设、观光旅游、科学普及、休闲渔业、餐饮美食、文化传承等有机结合,以汤铜路为轴的休闲渔业产业带年产值超2亿元。

4 江宁百亩连片改造目标定位

江宁区近年来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围绕建设太湖流域渔业生态区和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的目标,按照“池埂规整、灌排配套、尾水治理、设施先进、道路畅通、功能完善、环境美丽”的要求,实施全区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安全渔业和美丽渔业建设,全面提升我区现代都市渔业发展水平,建设一批长期性的“菜篮子”水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现代渔业休闲景点,不断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和效益,显著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5 展望与建议

5.1 展望

规模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是环保责任目标的内容之一。目前江宁渔业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养殖池塘实施标准化改造工程,从连片养殖池塘改造、进排水系统完善、净化区设置、配套设施、环境美化等环节入手,因地制宜建设“主体小循环、片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尾水处理体系,重点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循环利用或结合种植业进行利用和消纳。池塘标准化改造将全面提升我区渔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带动渔民增收,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水产品,促进我区池塘养殖走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品质、高效益相结合的转型发展之路,形成渔业发展、渔民增收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良好局面,将该区现代渔业打造成全省渔业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5.2 建议

江宁区规模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在实地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难点,仍需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建议相关科研院所加大对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及循环利用的研究力度,优化净化生物搭配,创新净化手段,减小净化面积配比,提高净化效率,降低净化区运维成本,做好水域环境承载力的评估与监测,全面提升尾水净化区的生物净化效能及净化产物的再利用。

建议加大对相关养殖户生态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方面的培训力度,科学搭配养殖种类,确定投放密度、投饵量,严格把控病害防控药物使用等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环节,从源头减轻养殖尾水处理压力,促使养殖户形成尾水达标排放的主体意识。

建议地方环保等主管部门对池塘标准化改造点养殖尾水排放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积极争取多方经费加大对净化系统后期的运行维护补助,确保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净化效果,全面提高水域环境生态安全与养殖产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养殖面积江宁连片
刘江宁作品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出苗量增长30%仍畅销!养殖面积、饲料容量再增!这条“网红鱼”开年拿下第一局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32万多亩养殖面积,产量全国第二!600多人共谋广西南美白对虾业的变革,这场盛会不简单
35元/尾却还是一苗难求!台山养殖面积锐减80%,这个品种还有未来吗?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