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涛
山东星奥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在机械制品的生产加工中离不开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具有复杂性与繁琐性等特征,是机械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机械制品的生产加工对于加工工艺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及规范,在实际的生产中对于工艺的整个过程规范约束被称为工艺的规程,相关的生产单位会把制定的工艺规程制作成文件,作为一种工艺的约束规范,这个文件的制作有利于机械制品的加工生产,指导着制品的整个加工工艺流程,属于工艺技术的核心文件。在机械制品的加工生产中工艺规范起着对工艺加工调整的作用,通过有效地调整机械制品的加工位置、大小以及生产规格的环节达到对机械制品的完整加工,将整个工艺流程在加工中体现出来[1]。
对于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定位误差,主要是工艺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未实现重合,或者重合度不高,造成定位出现误差与定位副加工精准度不高。对于前者,主要解决办法是对几何要素进行定位。也就是说,几何要素合理性与有效性成为解决定位误差的根本。对于后者,影响因素复杂。一般情况下,如果定位副加工的精准度不高,误差严重,整个加工工艺无法保证生产质量,一旦定位副加工无法实现有效与紧密的配合协作,零部件很容易发生松动现象,同时,很难进行改造与调整,诱发加工工艺的失败。
对于制造误差,多源于机床。因此,机床制造误差主要涉及几个方面,如回转误差、导轨误差以及传动误差等。具体讲,对于回转误差,主要原因是轴承出现严重磨损与消耗现象,导致轴承之间的轴度发生变化。这种误差直接决定部件加工的精准度;对于导轨误差,主要是在生产运行中,导轨的安装违背相关规定与要求。另外,与导轨自身质量不高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动链的误差多源于长时间、持久性工作,诱发变形与老化问题,无法维持较高的传动运行效率[2]。
对于机械加工工艺,其实施效果与加工工具息息相关。机械加工工艺的生产极具复杂性,工具类型多,不同的零部件需要的工具类型也具有差异性。因此,要重视加工工具的选择与利用。
使用机床进行加工时,需要根据每个产品的某种几何要素为定位基准。不过由于在生产中,人为操作和加工零件自身的原因,很容易产生基准定位的偏差,对零件进行加工中的定位偏差,为后期产品进行机械加工造成不良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机械加工中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有:(1)定位精度误差。在机械加工中,如果使用数控机床进行生产,那么产品的精度是按照数控机床的相对零点或绝对零点为基准,通过控制程序指令进行复制生产。如果使用的数字模型和生产加工零件之间存在明显的精度误差,那在后期就会出现设备配套误差,加工出来的零件和图纸要求之间存在偏差,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就很难满足加工零件精度的要求,这样就造成材料浪费和生产进度的延迟。(2)基准定位精度的误差。除了使用数控机床进行生产和加工零件外,还可以使用现有的程序对零件进行复制生产,在进行复制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加工零件图纸的定位基准与装夹在数控机床上的定位基准一致,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基准重合[3]。但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数控机床易出现振动,零件存在毛刺和加工尺寸存在公差等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两者之间的基准产生偏差,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调整,后期加工出来的产品零件就很容易出现变形和尺寸偏差等,这样也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
一般机床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存在制造误差,这种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机械运行中会产生摩擦,由主轴、导轨以及其他部件产生磨损产生误差。制造误差一般有三种类型:(1)主轴运转误差。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主轴在运转过程中,运转速度以及运转量存在不稳定因素,直接造成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这样就会导致实际的运转数据和设计运转数据之间产生误差,这样就会使生产的产品也存在误差。(2)传动链误差。机床在使用中运动传递是通过传动链完成。在运动传递过程中,如果两边传动链的传动出现误差,那么机床在运转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传动部件的磨损,从而使传动链两端产生不一致,这样也会导致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不能满足零件图纸的要求,并产生零件的尺寸误差,从而造成产品也存在误差。
机械产品生产中,还会产生变形误差问题,其原因是由于机械加工产品的材料自身性能文题,在对一些产品的在生产中,在强度低,易变性,这样的材料性能在机械加工中,是发生系统误差的一个很重要问题。
机械加工工艺中,误差产生是由很多种。因为误差这一问题的存在,会在机械加工中,对产品的加工精度造很严重的影响。加强机械加工中产品精确性和可靠性,这是机械加工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产品质量误差的控制,可以让机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可以为我国机械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