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兴华 张阳玲
1.湖南麻阳县民族中学 湖南麻阳 419400
2.湖南麻阳县高村镇栗坪小学 湖南麻阳 419499
每年我们都在防洪。每年我们为防洪付出沉重的代价——无数的财产和生命。为防洪我们修建了许多防洪工程。每年我们都会涌现出很多的抗洪英雄,每次洪灾发生后,就会有无数的团体和个人向灾区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如果我们有完整的防洪体系,就会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甚至完全控制洪水,免遭洪水的危害。下面我就防洪的一些认识简单的谈一谈。
洪水是对我们人类有很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为了减轻洪水对人类的威胁,我们修建了各种类型的防洪工程——河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库,修建防洪工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治洪水泛滥,避免危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使房屋、耕地、村庄、城市、道路等免遭洪水的危害。荆江分洪工程、黄河大堤、小浪底工程等都属于防洪工程,黄河大堤、小浪底工程保护着华北平原不受洪水的危害,而荆江分洪工程则保卫着江汉平原不受长江上游来水的侵犯[1]。
防洪破坏了自然环境,违背了自然规律,成为一种潜在的危害。
(1)增加库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兴建水库可能会诱发地震,增加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山区的水库由于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
(2)造成库区泥沙淤积。由于受水坝的拦截,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
(3)下游土地的土壤盐碱化。不断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盐分和各种化学残留物的高含量,导致了土壤盐碱化[2]。
(4)库区及下游的水质恶化。库区水面面积大,大量的水被蒸发,土壤盐碱化使土壤中的盐分及化学残留物增加,从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提高了下游河水的含盐量。
(5)河水的水质的改变。由于水质的恶化及水流流速的减慢,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不仅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等。这些水生植物不仅遍布灌溉渠道,还侵入了主河道。它们阻碍着灌渠的有效运行,需要经常性地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理。这样,又增加了灌溉系统的维护开支。
(6)对下游河道的影响。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造成河床被严重冲刷侵蚀,入河(海)口向陆地方向后退。
(7)增加发病率。由于水流静态化导致下游血吸虫病等流行病的发病率增加。
(8)移民问题和对库区风景、文物的影响。由于水位上升使库区被淹没,需要进行移民。并且由于兴建水库导致库区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被淹没,需要进行搬迁、复原等。
(9)对气候的影响。库区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
(10)外交上的影响。在国际河流上兴建的水库,等于重新分配了水资源,间接的影响了水库所在国家与下游国家的关系[3]。
(11)价值的损失。淹没文物古迹或造成原有自然景观观赏价值的损失。
我国的黄河和华北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可以说没有黄河就没有华北平原,由于历朝政府筑堤束水,使黄河的河水不再泛滥或很少泛滥,黄河带来的泥沙不是流到海里就是沉积在河床,沉积在河床的泥沙使得黄河河床每年以10厘米的速度抬升,防洪大堤也逼迫逐年加高,但是,华北平原的主体因为没有得到黄河泛滥时沉积的泥沙而无法大面积升高,这样,黄河河床就慢慢地高出了华北平原,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中国的忧患也就长期的存在着。长江中游的一些地区也是如此,农田、村庄、城市也都低于长江的水面,淮河的中下游也是如此,都是中国的忧患。所以我个人认为防洪是有害的,人类的这项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自然环境。因此我们应任其自然,不要防洪[4]。
人类对大自然的逐步了解是付出了重大代价的,他人的教训应该成为我们的良鉴。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主观臆断地“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最终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应该学会保护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江则是中华民族的大动脉,三峡工程就相当于在这大动脉上动刀子,这绝对是必须慎而又慎的事情。大自然将向人类的子孙后代揭示,三峡工程的代价是多么的昂贵,其后果将会是多么惨痛。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会不会一面痛切地责备祖先今日的短视与无知,一面愤然地花费更多的投资去补救今日三峡工程造成的种种后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