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
- 华北平原极端暴雨洪水事件共性机制探讨及对策建议
现,该事件与华北平原历史上多起重大极端暴雨洪水事件存在共性特征,即均伴有北上台风诱发太平洋水汽输送这一特殊过程。因此,综合分析华北平原历次极端暴雨洪水事件致灾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华北平原极端暴雨洪水事件历史上华北平原暴雨洪水灾害频繁。统计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平原受灾人口最多的前7场暴雨洪水事件相较其他暴雨洪水事件引发的灾害在严重程度上有明显区别(表1)。值得注意的是,这7场暴雨洪水事件均伴有台风参与水汽输送。以下按时间
中国水利 2023年18期2023-10-22
-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华北平原干旱监测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干旱指数的华北平原干旱监测及时空变化分析张兆旭*,崔津,苟文涛,肖月天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干旱是地区水资源供需失衡和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干旱的发生是一个长期、连续且复杂的过程,是大气、土壤以及农作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干旱对全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监测干旱,对于工农业、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可以描述植被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从而反映出土壤水分状况。文章利用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二维特征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1期2023-05-16
- 2001-2018年华北平原森林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和机制研究.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耕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32].近年来,由于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该地区旱涝、 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历史上,华北平原黄河、 海河、 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突出,水土流失问题在每年雨季十分常见.受西北地区沙源地影响,加之植被覆盖率低,风沙和雾霾是华北平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区域生态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森林对蓄水保土、 防风固沙、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等方面具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1-16
- 基于NDVI的华北平原农业干旱演变特征研究
指数,研究了华北平原1999-2019年的农业干旱时空演变特征,以期弥补传统的农业干旱监测方法在空间尺度上的不足。1 数据与方法1.1 研究区域与数据华北平原是中国七个主要平原中的第二大平原,范围广阔且地势平坦,海拔在50 m 以下。黄淮海平原降雨总量并不十分充足,但降雨期大多集中在作物的生长旺季,且降雨总量的地理、四季以及多年年际之间的差异较大,年平均降雨量为500~900 mm。华北平原内的中北部一带年平均降雨量低于500 mm,属于易旱地区,而黄河以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8期2022-09-24
- 基于GRACE RL06 数据探测华北平原水储量变化
9]。本文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的GRACE RL06重力卫星数据反演华北平原近年来水储量变化,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旨在实现华北平原水储量时空连续监测,为华北平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1 数据与方法1.1 GRACE重力数据GRACE之所以能反演水储量变化,是基于John[10]的理论依据,利用GRACE 时变重力场模型数据反演水储量变化时,通常以等效水高的形式表示:式中,θ为地心余纬;λ为地心经度;a为地球半径;ρave为地球平均密度(ρa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6期2022-07-04
- 华北平原蒸散发变化及对植被生产力的响应*
法的可行性。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中有70%的农业用水依靠地下水开采,这也导致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严重。近30年来,一系列的节水灌溉措施有效缓解了华北平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但依旧无法解决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困局。基于高精度遥感产品研究蒸散发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揭示区域的灌溉节水效果、制定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学者先后对华北平原的蒸散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开展定性研究,如Yang 等基于1 km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年5期2022-05-10
- 华北平原农田关键带分类研究*
类较为缺乏。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高产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加剧,将作物-土壤-含水层联系起来的关键带视角研究可为地下水保护提供新思路。本文在总结区域地球关键带分类方案的基础上,针对华北平原的水土资源特点和重大需求,提出了华北平原农田关键带三级分类方案,构建了华北平原农田关键带各级关键带指标体系、命名方法和原则,进而对相关的农田关键带类型进行区分,最后对华北平原农田地球关键带进行区域分类和制图。本研究对于促进地球关键带的发展、保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年5期2022-05-10
- 基于多源数据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分析
20 a来,华北平原农业迅猛发展,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资源稀缺。因此,获取华北平原地区的地下水储量变化,探究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对当地农业的良好运营非常重要。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进行监测的研究较多[1-3],但一般侧重于获取地下水水储量的变化趋势,减少后处理误差,很少关注农业用水量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缺乏对地下水减少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本文使用GRACE卫星数据质量较好的2003~2015年的数据反演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化,并利用经验正交函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年5期2022-04-28
- 华北平原地表湿润程度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0a[1],华北平原降水整体呈现显著减少趋势[2],气温升高加速了水循环过程,降水减少则直接导致地表变干,而地表湿度变化又受太阳辐射、地表反射等能量循环因素的影响。因此,区域地表干湿程度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可以正确认识地表干湿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而且对合理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是其水资源本底较差,比如其年降水量为500~900 mm,但是在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加,降水量较少,常会出现春旱问题;与冬小麦生育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4-18
- 基于SD模型和情景分析法的华北平原需水量预测
和文化中心,华北平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之一。由于华北平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值得23%[23],加上区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容易发生旱涝灾害[24],这进一步加剧了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导致地下水的大量超采,以满足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需求。水资源短缺给华北平原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塌陷等[25],深刻地影响着华北平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管理。
节水灌溉 2022年2期2022-03-04
- 1961—2020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内光能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源研究较少。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粮食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0%,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华北平原生长季太阳辐射资源的中长期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华北平原的气候变化规律。华北平原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均发生了一定的时空变化,其中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目前,针对长时间序列下的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的辐射资源时空变化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综合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及光和有效辐射(PAR)的分析较为鲜见。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1-10
- 变化环境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研究
究是适用的。华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全国平均值的23%[19],70%的用水量来自地下水[20-21],浅层和深层含水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分别为112%和139%[22],地下水超采给华北平原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土壤盐渍化、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大、含水层疏干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造成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主要的两大因素,而且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发展及地下水开采、引水工程、农业灌溉等人类活动的持续进行,华北平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1年5期2021-12-22
- 基于GRACE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合,估算中国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并基于地下水干旱指数DSI(drought severity index)及奇异谱分析SSA(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探究该地区2002年4月至2017年6月地下水干旱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时间上,2002年4月至2017年6月,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干旱指数DSI以0.02/月的速率下降,2013年6月华北平原出现地下水干旱;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华北平原地下水干旱情况加重
人民长江 2021年10期2021-12-09
- 2011~2020年华北平原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区等,而关于华北平原的相关研究较少。华北平原是中国东部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污染物长期超环境容量排放,导致华北平原出现多次重污染天气事件。例如,2013年1月,华北平原出现了罕见的重污染天气,韩霄等众多学者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21-23]。相关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大气气溶胶的时空分布与污染物来源关系密切。例如,苏彬彬等利用后向轨迹模式探究了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的大气污染物传输特征及其高污染气团的主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年6期2021-11-16
- 华北平原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其服务市场形成研究
发展过程中,华北平原地区的农民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在人均耕地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实现农业产量的提升,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探索出了现实有效路径。伴随华北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快速进展,农机服务市场开始在该地区出现和发展。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华北地区的农业产业利润快速提升,并大大超过了使用农机的金钱成本,因此两者开始共同发展。本文讲述了华北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和农机服务市场的形成原因,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關键词:华北平原;农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4期2021-11-10
- 华北平原农田关键带硝态氮存储与淋失量研究*
作用[2]。华北平原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农田年均氮肥投入达550~660 kg∙hm−2∙a−1, 远超过作物的实际需氮量[3-4]。过量氮肥存留在土壤中, 在灌溉和强降雨发生时, 以NO3−形式淋溶至深层土壤, 进而运移至地下水系统[5], 对地下水安全造成了威胁。研究发现, 华北平原地下水NO3−超标率(50 mg∙L−1)为19.3%, 有些地区甚至高达300 mg∙L−1[6]。地球关键带涵盖了植物冠层、包气带层和地下含水层, 是“水-土-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年9期2021-09-10
- 基于EMI观测华北平原对流层NO2的时空变化研究
9年1–8月华北平原的观测数据,重点分析该地区对流层NO2VCD的时空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华北平原对流层NO2的水平空间分布,获取NO2高排放地区的空间信息;分别讨论华北平原总体与典型农业城市、工业城市的NO2周变化趋势;同时结合降水、气温和人为源排放清单的月值数据,分析华北平原NO2月变化趋势;并统计主要省市NO2变化对华北平原整体的相对贡献,为该地区日后的大气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1 数据与方法1.1 研究区域华北平原(North China Pl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6-08
- 华北平原地区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和工业发达的华北平原地区的研究较少,并且缺乏长时间序列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拟运用遥感反演的PM2.5数据,对华北平原地区2000—2018年的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1 研究区域与数据源1.1 研究区域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区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至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至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跨越黄河、海河、淮河等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华北平原是中国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3-29
- 地面辐合线与华北平原雾空间分布的关系
3 年1 月华北平原出现了多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夜间到上午湿度大,观测天气现象为雾,下午湿度有所减小,天气现象为霾)。据环境监测显示,石家庄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日数仅有2 d, 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极大关注。 应加强对雾天气的成因认识,提高雾天气的预报能力。如何提高雾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如何科学规划雾天气监测网等等是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科学问题。华北平原是我国北方秋冬季大雾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带,具有发生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如2002 年12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2期2020-06-02
- 气候变化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研究
候变化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研究秦欢欢1, 2,孙占学1, 2,高柏2,陈益平1,赖冬蓉1,万卫1, 3(1.东华理工大学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13;2. 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南昌 330013;3.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南昌 330013)【】研究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在校准的MIKE SHE模型基础上考虑A1B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代表湿润、正常和干旱气候条件的3种大气环流模型,设定3
灌溉排水学报 2020年1期2020-03-20
- 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
建美,3,4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张雅芳1,2, 郭 英2, 沈彦俊2**, 齐永青2, 罗建美2,3,4(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石家庄 050024; 2. 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22;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 石家庄 050031)不同种植结构下的农田需水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年1期2020-01-02
- 浅谈玉米结实异常和畸形穗的形成原因
良;畸形穗;华北平原结实异常和果穗畸形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每年各地都会出现.由于结实异常畸形穗类型很多,产生原因也多种多样,所以依然有很多农户,甚至许多玉米销售人员、技术人员也无法系统分清各类畸形穗和结实异常形成原因,这显然不利于此类问题的深入认识和开展系统防御.尤其是在现阶段,各种审定品种越来越多,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翻新,但在许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大量采用下,畸形穗和结实异常的现象在玉米生产中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比较典型的年份,如2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2019-10-20
- 华北平原地区松花菜秋季高产栽培技术
种植者喜爱。华北平原地区一直是我国传统型普通紧花菜的主产区,近几年来,松花菜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与传统型普通紧花菜相比松花菜有一些不同的种植技术。笔者从良种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松花菜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关键词: 松花菜; 秋季; 高产栽培; 华北平原松花菜是花椰菜不同类型中的一种,其品质明显优于普通花椰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3],已成为人们喜食的大众化蔬菜之一。最早松花菜在我国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种植[4-
中国瓜菜 2019年6期2019-08-03
- 2002—2016年华北平原植被生长状况及水文要素时空特征分析
要呈正相关。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4]。水资源短缺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同时降水量明显减少,造成了华北平原水资源匮乏,地表干枯;连年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因此,迫切需要分析华北平原植被生长状况及水文要素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对于大、中尺度研究区域,遥感方法是监测其植被变化的有效手段。植被指数是植被覆盖度、植被初级生产
生态学报 2019年5期2019-04-17
- 华北平原粮食作物需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3)在我国,华北平原作为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据全国产量的10.73%,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大,据统计,华北平原农田灌溉总量每年平均能达到261.3亿m3/a,地下水供应量高达60%[1]。1 华北平原的简单概况和数据来源1.1 华北平原的简单概况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产粮基地,以冬小麦、夏玉米一季两轮为主要种植方式,粮食年产量越5 700万t/a,在农田灌溉时,灌溉用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2]。华北平原的主要水系是海滦河水系、黄河中
江西农业 2018年19期2018-11-26
- 基于MIKE SHE模型的华北平原水资源利用情景分析
价等[1]。华北平原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且人口众多,已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地下水是华北平原最主要的供水来源,供水量约占总供水量的70%左右[9-10]。近几十年来地下水开采、地表水拦蓄等人类活动,使地下水自然演化过程受到干扰,导致地下水环境、补给方式和更新速度等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对该地的环境和地下水开发利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因不合理开发水资源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如地面沉降、塌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11]。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01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年5期2018-11-20
- 华北平原农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球气候变暖。华北平原作为我国第二大平原,我国农作物主产区之一,为使农地保护工作行之有效,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研究其农地利用变化规律,从宏观角度深入分析农地变化的自然社会驱动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土地持续利用十分重要[1-3]。当前关于农地变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农地动态变化[4-5]、农地利用变化强度[6-7]、时序特征[8]等。游和远等[9]通过计算各省份的农地集约利用程度指出农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农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总效率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6期2018-07-31
- 华北平原水资源利用系统动力学模拟与仿真
家间的冲突。华北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分布密集,自有水量少,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重度“资源型”缺水区域,需要超采地下水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张钧茹,2016)。区内大部分河流长期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由此导致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如地面沉降、塌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石建省等,2014)。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01 m3/a,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3%(Qin et al., 2012, 2013),北京、石家庄、邢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7-10
- 愚公移山
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北起北京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整个山脉绵延400余公里,就像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辽阔的大地上。王屋山王屋之名最早见于《禹贡》,因山有三重,“状若王者车盖”,故名。王屋山峰峦起伏,植被茂密,山如剑立,水如龙行,自唐代起就成为中原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道观宫庙众多。各地前来修炼拜师者络绎不绝。
初中生世界 2018年19期2018-05-23
- 华北平原的极端干旱事件与农村贫困:不同收入群体在适应措施采用及成效方面的差异
粮食主产区的华北平原面临着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严峻冲击,为此,实证分析了华北平原不同收入群体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适应行为及极端干旱事件对其农业生产影响的差异,以期为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对策及精准扶贫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华北平原5省889个农户的1 663地块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两阶段的思路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相比于较高收入群体,较低收入群体由于自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生产资产的劣势可能导致其显著减少了0.12次灌溉频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年1期2018-02-02
- 华北平原植被动态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
摘要基于中国华北平原1982—2012年NDVI和不同时间尺度SPI/SPEI数据,分析了植被绿度年际波动对气象干旱时间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干旱对春季植被绿度的影响强于夏季,对北部的影响强于南部;植被绿度对长期干旱的响应更明显,但局部和季节差异非常明显,北部植被响应干旱的时间尺度较南部短;生长季水分亏缺是其植被干旱脆弱性的主导因素。关键词植被绿度;干旱;时间尺度;干旱脆弱性;华北平原中图分类号S423;P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6期2017-05-30
- Parameterizing 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l for simulating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in a wheat-maize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玉米系统; 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是大气氧化亚氮的一个重要排放源,农田氧化亚氮的排放同时受到气候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复杂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华北平原的一个农田试验站的观测数据,对农业生产模拟器(APSIM)进行参数化,并检验该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模拟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能力。结果表明,对消化系数(k2)进行校正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系统的土壤氧化亚氮排放,但是对于一些较高的峰值排放模拟效果欠佳。1. IntroductionNitr
- 华北平原干旱事件特征及农业用地暴露度演变分析*
*,居 辉华北平原干旱事件特征及农业用地暴露度演变分析*陈 静1,刘洪滨2,王艳君1,王安乾1,苏布达1,2**,居 辉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中心/地理与遥感学院,南京 210044;2.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根据1961-2014年华北平原52个气象观测站月降水数据和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输出的逐月降水预估数据,利用标
中国农业气象 2016年5期2016-11-12
- 清代华北平原易涝地区的农业生产
摘要:清代,华北平原水灾多发,洪水不仅摧毁村落、淹没田地,造成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在许多地势低洼之地,还易形成长期积涝之区。面对易涝的生产环境,乡村百姓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应对措施,通过作物品种的选择、种植布局的调整、改进生产技术以及因地制宜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来发展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措施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处过程中的互动,对今天的农业发展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关键词:水灾;农业发展;卫河流域;华北平原;清代中图分类号:K2
中州学刊 2016年8期2016-11-11
- 南水北调实施后华北平原地下水调控研究
立建【摘要】华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工农业用水非常紧张的地区,人口分布集中,地下水超采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进行了几十年,通过中线工程将汉江水调往华北平原地区,缓解了华北工农业用水紧张问题,但是完全的依赖中线工程调水一方面成本颇高,另一方面也不能及时解决华北区域所有缺水问题,适量的控制性的开采地下水仍是供水有效措施。本文根据调水工程实施后华北用水情况,试析华北平原地下水调空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关键词】南水北调;华北平原;地下水;调控我国华北平原地
水能经济 2016年9期2016-10-19
- 气候变化下华北平原井灌区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能力
)气候变化下华北平原井灌区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能力王电龙1,2,张光辉1,冯慧敏1,3,田言亮1(1.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山西 太原030002;2.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050061;3.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摘 要:为了揭示华北平原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程度,以石家庄平原井灌区为典型研究区,建立了地下水保障程度指标体系,利用水量平衡原理、统计降尺度和概率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该区未来50年的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
海河水利 2016年2期2016-07-29
- 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影响研究
——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例
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影响研究 ——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例肖薇薇1,2,3,许晶晶4(1.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2.陕西省安康市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3.中国科学院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21;4.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摘要:为了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区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收集了中国科学院栾城试验站15
江西农业学报 2016年6期2016-07-14
- 气候变暖对华北平原玉米叶片形态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华北平原玉米叶片形态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的影响郑云普1,2,4,徐明2,*, 王建书3,王贺新41 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邯郸056038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 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邯郸0560384 大连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大连116622摘要:未来全球变暖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不仅可能改变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态,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然而,目前有关农作物对
生态学报 2016年6期2016-05-23
- 华北平原地裂缝影响因素分析
1051)华北平原地裂缝影响因素分析马学军,吕凤兰,宋 伟,杨旭东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 071051)摘 要:华北平原地裂缝近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威胁。本文对地裂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基底构造单元是地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全新世地质环境控制非构造地裂缝的分布、基底断裂构造蠕滑控制地裂缝的规模。地形地貌、岩性结构、地表水、地下水、地震、地面不均匀沉降、持续干旱、地下岩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地裂
上海国土资源 2016年1期2016-04-25
- 列车驶过华北平原
、鲜有变化的华北平原,在回程的途中更是很难真正吸引到我的注意,所以,我对列车窗外这片土地的了解,主要建立在去北京的路上。尤其是寒假开学的路上,初春的华北平原正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看起来相当心旷神怡。现在回想起来,“大一”“大二”的时候还太无忧无虑,窗外的景象也只当是单纯的美景随便看看,甚至还孤陋寡闻地产生过为什么天气还未回暖农作物就已经绿得这么喜人的疑问。真正把我打动了的,还是“大三”寒假结束后的那次经历。当时我正没出息地在出国与考研这两条路上摇摆不定,虽然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13期2016-03-26
-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求。京津冀豫华北平原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水资源日益匮乏及其加速的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大大缓解了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对于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新型城镇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良好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关键词】区域经济 南水北调 华北平原 优化配置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j.cnki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年2期2016-03-15
- 气候变化对华北农业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
水资源是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水资源和农业需水影响显著。1950年以来,华北平原气候总体趋向于暖干化,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近30年实际蒸散量呈现弱的上升趋势,与潜在蒸散有互补关系。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区域水分盈余量下降,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加重。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增加,其中北部地区水量亏缺更为严重,南部地区水量盈余则减少。调整春季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和空间布局,减少农业用水量,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华北平原
自然杂志 2016年3期2016-03-06
- 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
100101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石建省1), 李国敏2), 梁 杏3), 陈宗宇1), 邵景力4), 宋献方5)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050061;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武汉 430074;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华北平原长期的地下水过
地球学报 2014年5期2014-06-07
- 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情势与因源
1)0 引言华北平原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渤海,西抵太行山,北起燕山,南至黄河,地理位置为东经112°30″~119°30″、北纬34°46″~40°25″之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平原全部和黄河以北的豫北、鲁北平原区,共计21个地市、207个县,面积13.92×104km2。华北平原是北方经济发展核心区,水资源紧缺日趋严峻。平原区大部分河流长期干涸,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海咸水入侵地下淡水体等问题频发,对该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年2期2011-01-30
-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圆满完成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圆满完成本刊讯(范宏喜 段金平)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组织,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等六家单位参加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经过全体项目人员历时5年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项目要求的各项任务,于近日通过成果验收,获优秀成果。该项目共完成基岩标5座、分层标组7座、GPS基准站5座、GPS观测墩152座、补充水准标石36座;开展1:5万重点区域地面沉降调查13903平方千米,1:10万区域地
城市地质 2009年3期200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