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良樑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久隆中学,广西 钦州 535017)
从我国目前的语文教材来看,为了突出人文性,语文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主题单元的形式,这样作为的训练主要是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的综合学习,而综合学习的内容是根据前面的内容来设计的,这样单纯的从语文作为的角度来说,其教材并没有形成系统性。例如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该教材中的编排共分为六个单元,虽然每个单元中都有要求将作文写作作为必做项,但是只有第一(记述春天里的一项活动)和第五(围绕生活中的现象写一篇质疑、解疑的文章)单元的写作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通过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编排语文课文,也没有体现出学习应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对教学的梯度和难度考虑的不周全。用初一第一学期教学参考上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的教学重点来看,第一单元是写景,第二单元是写信,第三单元是运用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第四单元是改写古诗词,第五单元是介绍等。从这五个单元的编排来看,五个单元之间的内容没有形成难易梯度,目的都是为了配合阅读,从写作自身的角度来看,没有体现其连贯性与序列性。
国内的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主要是采用比较传统的体制。在过去,对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上,曾经引发了社会界的广泛探讨。过去占主流地位的学说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阅读不成问题了,那么写作自然也就不成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说法与理念,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是以阅读为主,写作为辅的编排体制。而这样的编排造成最直接的结果是写作成立阅读的附属,只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写作成了仿写与阅读能力的提高。从写作的角度来说,甚至是从整个语文学习上来说都是不利于语文或者是语文作文的学习的。
写作原本应是对生活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虽然现在的教学中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也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考试成绩决定了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决定了学校的升学率,决定了教师的绩效奖金,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若是发现能够得高分的捷径,自然是乐意相授。于是,目的化的语文作文教学就形成了作文写作成为了一种只为得分、不讲真情实感的文字堆砌。生活不是生活,倒更像是荒诞剧,情感成为了虚情假意,学生为了写作而写作,就如同古代的文人为赋新词强说愁。
刘心武曾说过: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作文是一门艺术,一门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艺术,只有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善于总结,经过深思,才能做出一篇好的文章。但是,我们现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缺乏生活的激情,感情流于形式,根本不是自己的见解。对一篇好的文章,写作技巧固然重要,但若是没有真实情感,是写不出真正的好文章的。教师多半会给孩子布置一篇半命题作为——《第一次》,而孩子的作文通常都是写: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然后就写第一次做饭、第一次骑自行车等等,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虽然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观点是阅读为主,写作为辅,但是写作绝不仅仅是阅读的附庸,写作应该建立科学、系统的体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写作作为独立的学习体系,形成科学、系统、有序、操作性强的教学教材,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内容的难易程度也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语文与其他课程不同,它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门工具,同时还体现着强烈的人文性。这种人文性决定了它同样是一种抒发情感,思考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导学生热爱生活的一门重要的学科。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他人的思想,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却不能教会孩子去思考这个世界。只要当他们自己动手去写,才会去思考生活的意义,才会去思考他们的人生与生活、情感。写作应是学生学习懂得如何思考并表达情感的工具,中学阶段恰好是培养他们理性思考的最好时段,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变阅读本位为读写齐放。
不论是读还是写,都需要依靠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阅读和写作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彼此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偏废其一,而是应该双管齐下,共同推进。之前的语文教学都是重阅读轻写作,之所以形成此现象的理由也是较为合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阅读的学习也是必要的。但是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写作也有自己的体系,所以应该将阅读和写作进行结合。通过名篇阅读,来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或者是阅读迁移。如鲁迅的散文、莎士比亚的戏剧等都很好的表达了不同人物的思想与语言特点,这些好的方面都值得学生学习。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一般性工具,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好的知道他人的思想、社会的评价。但是现在以阅读为本位的语文教学方法,忽视了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予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