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霞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文化馆,甘肃 陇南 742300)
2017年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戏曲进乡村”以县为基本单位,组织各级各类戏曲演出团体深入农村基层,以戏曲演出为主,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戏曲鉴赏、戏曲知识讲座以及名家进乡村等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农村戏曲团队,让村民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戏曲体验、享受戏曲服务,切实促进戏曲艺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和传承。此举不仅有利于破解农村群众看戏难问题,也让戏曲重返基层广阔天地,为戏曲的传承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徽县地方戏曲剧种有秦腔、眉户、曲子戏等演唱形式,主要以秦腔见长。徽县曲子戏,是以河池小曲曲调为主,是徽县民间普遍演唱的曲调,历代民间艺人将百姓生活的苦乐和家长里短的故事编写成脚本,形成了剧目。
徽县戏剧演出团体主要由原徽县秦剧团转企改制团体(徽县百花艺术团)、民间注册秦腔演艺团(徽县新星剧团、长乐秦腔艺术团、金徽剧团等6个剧团)、徽县曲子戏班(银杏曲子戏班、水阳曲子戏班等5个戏班)、徽县银杏关坡和马山木偶剧团、马山皮影剧团五部分14个团体组成。由于受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理念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徽县戏剧团体发展形式各具特色,良莠不齐,秦腔主要以继承老剧目为主,其他剧种以改编或创新剧目为主。秦腔班多以庙会演出为主,其余戏剧团除在节庆日或上级部署的文艺汇演外,闲暇时间只是自娱自乐。
徽县戏剧以“戏曲进乡村”为发展契机,促进了徽县民营剧团的快速发展和徽县戏曲文化的繁荣。通过一场场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把戏曲文化根深蒂固传输给群众,让他们对戏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是提供了徽县戏剧经济支持。“戏曲进乡村”实施为徽县戏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2017年实施“戏曲进乡村”,政府财政补贴30万元用于开展“戏曲进乡村”项目,每年演出90场。2018年,政府加大对“戏曲进乡村”的倾斜,经费提高到45万元,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的形式,由具有一定演出规模的演出团体每年为每个行政村送一场内容丰富的演出。
二是增加了徽县戏剧的竞争力。“戏曲进乡村”实施以来,徽县民营剧团不仅加大对剧团的硬件建设,还对演出节目质量、数量、创新、群众满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徽县各剧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活力和新的血液,也为徽县戏剧的百花齐放提供了有利条件。2017年徽县戏剧团体演出60场,徽县剧团演出场数达到了顶峰;徽县新星剧团和财龙剧团就承担“戏曲进乡村”演出40场;甘肃省育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徽县俏新娘传媒有限公司演出50场,戏剧类节目就占70%以上。2018年戏曲类节目内容更加丰富、也更接近现实生活,徽县剧团自创的曲子戏《姑嫂接母》《两姐妹回娘家》《婆婆相亲》,深受农村中老年人的喜爱。
三是徽县政府对戏剧发展的支持。“戏曲进乡村”实施以来,县政府支持农村地区小剧团、戏曲社团和戏曲表演队等多种类型的业余戏曲表演团队发展,增强农村戏曲传承发展的自我服务能力,加强“乡村舞台”建设,让农民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戏曲体验,享受戏曲服务。进一步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农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对农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带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结合“阳光工程”、“春雨工程”和“大地情深”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戏曲志愿者队伍,为徽县戏剧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国戏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彰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善恶分明、褒忠贬奸、惩恶扬善等思想,展现了国人的民族气节,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戏曲进乡村”开展以来,徽县民营剧团日渐兴盛,民营剧团不仅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艺有机结合起来,把许多新编曲子戏剧本搬上了演出舞台。“戏曲进乡村”演出以新编现代剧为主,他们在音乐声腔、表演形态上与戏曲保留较完整,特别是在传承的同时,也结合了现代气息,接近生活现实,让群众容易感同身受。
“戏曲进乡村”是农村倡导新风尚,精神文明促和谐的重要途径。农村还存在着教育缺失、邻里关系不和睦、不赡养父母而推卸责任,婆媳矛盾等各种社会问题,通过实施“戏曲进乡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继承优良传统、传播社会正能量,用文艺演出的方式使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培育文明乡风和优良家风,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闲季节或者节假日,无论是在集镇上还是各村文化广场,不时会传来一阵阵秦腔声、曲艺声、或者歌舞声。活跃在各乡镇的“戏曲进乡村”为当地群众送去了一道道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处处都洋溢着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戏曲进乡村”丰富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群众带去了精神食粮,化解了社会矛盾;又以主题性的演出教育了农民群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和精神面貌,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戏曲进乡村”是文化扶贫的重要举措,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引导他们形成好习惯、好家风,培养好民风、增强精气神,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和道德修养,从内心增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我必脱贫”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