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哲
(中老年时报,天津 300000)
2017年中国老龄人口为2.4亿,预计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4.18亿,占到全国人口的29%。2018年,世界老龄人口的总量约为75亿,中国老龄人口几乎占到了四分之一。预计到204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
2018年,我国共有53家报纸停刊休刊,还有大量的报纸减量、缩版。报纸的阅读率持续下降,已经从2012年的53.9%下降到2018年的25.6%,下降了五成多。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报纸广告刊例收入下滑了30.6%,而2017年同期也下滑了30.5%。
然而,在全国报纸行业面临关停合并浪潮的时候,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整合《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北方网等传统媒体,这其中就有《中老年时报》的身影。在原今晚传媒集团改制为海河传媒中心今晚报事业部后,其原有的《今晚经济周报》《中国技术市场报》《渤海早报》等子报纷纷停刊、休刊,只有《中老年时报》能够逆势而上,不仅销量未曾下降,而且在订价两次上涨的情况下,仍然保有稳定的订阅量以及稳定读者群、作者群。
在湖南省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快乐老人报》,更是通过多种经营方式,不仅发行量在2017就突破了200万份,而且通过社区老年大学成功扩展产业链,甚至达到了以往都市类报纸不曾达到的高度。还有《上海老年报》据说发行量也接近20万份。这些老年报在当前“纸质媒体已经死亡”的大浪潮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老年报为何能够逆势而上?相比年轻人对新媒体的依赖,老年人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低,更没有手机不离手的习惯。有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而75.4%的老年人主要从报刊、电视、广播中获取信息。相比年轻人玩转的智能手机,多数老年人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只有电话、时间等基础功能,对微信、微博等社交功能的需求几乎没有,报纸、电视、广播依旧是老年人接受信息的主要手段。
读报是许多老年人养成的生活习惯。许多老年人从年轻时开始看报,退休后更是养成了看报读书的习惯。作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对报纸的依赖不亚于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老年人对报纸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新闻。老年人和其他年龄段段群体一样,对报纸的需求首先是信息需求。二是社会需求,包括满足求知欲和寻找社会服务,比如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天气等。
对于老年消费群体而言, 报纸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被取代的产品。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年轻人改变了阅读习惯,但老年人在学习新技术方面仍然有着天然劣势。不仅智能手机复杂的操作让不少老年人望而却步,而且在手机上寻找真实、可靠的新闻媒体和新闻内容,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这些学习对老年人来说,都远比看报要困难得多。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具备较大优势。
老年人视力减退,老花眼等眼部疾病常见,操作手机对老年人来说需要付出更多的“视觉精力”。
虽然老年人的生活依然离不开报纸,但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专业的老年类报纸只有28家,其中有独立刊号的仅24家,这个数字只占全国报纸总数的约1.5%。对两亿多的中国老年人来说,这些老年报的数量远不能满足现有的社会需要。
老龄化社会为老年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但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呢?
首先要从报纸内容入手,打造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的报纸。从《中老年时报》的读者的反馈信息来看,老年人最希望看到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新闻类。包括头版的涉老新闻、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焦点版和国际版的各类涉老新闻、趣闻等。第二、医疗健康类。包括颐寿版的健康知识,医学专家访谈等。第三、副刊类。包括副刊版的老故事、回忆类文章等。第四、服务类。包括生活版的政策解答、营养菜谱、出行信息。旅游版的旅游信息等。这些版面构成了老年报的基础内容。
其次,办一份读者爱看的报纸,更要作一份读者好用的报纸。服务好读者,增加报纸与读者的黏性、互动性,不要让现有读者群流失,并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这样才能让报纸走得更加稳固、长远。《中老年时报》设立读者热线,不仅为读者解决生活难题,如寻人、咨询等,而且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为老年人维权,为老年人发声,作老年人真正用得上的媒体。
第三,打造精品栏目是所有媒体的重要工作,老年报也不例外。老年报的精品栏目不仅要符合老年类报纸的特点,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更要体现一份报纸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不仅需要采编人员的努力,也需要管理人员的统筹策划。
第四,老年报与所有传统媒体一样,应该发挥好的监督职责,尤其关注社会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点点滴滴。不仅要推动社会养老、助老工程的发展,更要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为老年人排忧解难。除了通过热线为读者解决问题外,《中老年时报》积极关注社会养老问题,如推动社区老年人食堂,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等问题。发挥媒体作用,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发现问题并推动政府给予解决。
虽然新媒体快速发展并抢占传统媒体市场,但如今的老年报依然拥有大量的固定读者。因此,对于每一位致力于老年报事业的从业者来说,做好服务、以儿女之心办好精品报纸,方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