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集体资产管理事务中心 201302)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冬小麦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以及浦东新区对绿肥种植的政策扶持,老港镇越来越多的农户特别是家庭农场,选择在冬季种植绿肥,以起到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的作用。其中,蚕豆作为普遍种植的绿肥品种,占老港镇绿肥种植面积的80%以上。为探索蚕豆茬水稻机穴播配套技术,笔者特开展了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对蚕豆茬“花优14”苗情及产量影响试验,以期探明当地水稻机穴播的最佳种植密度,从而为面上“花优14”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于2018年设在老港镇欣河村进行,供试田块前茬绿肥为蚕豆,土壤肥力中等。供试水稻品种为老港镇主栽杂交水稻品种“花优14”,采用机穴播栽培方式,于6月4日播种。
试验按机穴播栽培密度(行株距)不同设25 cm×12 cm、25 cm×14 cm、25 cm×16 cm、25 cm×18 cm,共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50 m2。
各处理整个水稻生育期的栽培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统一除草、统一病虫害防治。于6月1日每667 m2施碳铵40 kg作基肥,6月23日每667 m2施尿素15 kg,7月28日每667 m2施尿素7.5 kg,8月25日每667 m2施尿素5 kg,整个生育期每667 m2施纯氮18.65 kg,低于面上水稻生产中实际的肥料平均用量。
定时定点做好水稻苗情考查,收割前进行产量构成因素的考查并测产。
表1 蚕豆茬“花优14”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下生育期
由表1、2、3可知,4个处理的水稻各生育期均完全一致,说明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对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间的株高差异也不明显;总苗数与机穴播栽培密度间呈正相关,即栽培密度越大总苗数越多,以行株距为25 cm×12 cm处理的总苗数最多。
表2 蚕豆茬“花优14”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下株高比较
由表4可知,随着机穴播栽培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逐渐增加,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逐渐减少,即穗型逐渐减小,结实率各处理大致相当,产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即到达一定的栽培密度后水稻产量会下降,其中,以行株距为25 cm×16 cm处理的实际产量最高,每667 m2为675.3 kg,比产量最低的处理(行株距为25 cm×12 cm)增产8.26%。因此,蚕豆茬“花优14”机穴播栽培,栽培密度以行株距为25 cm×16 cm较为理想。
表3 蚕豆茬“花优14”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下每667 m2总苗数比较
表4 蚕豆茬“花优14”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产量及其结构
试验结果表明,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对蚕豆茬“花优14”的生育期、株高没有明显影响,但随机穴播栽培密度的增加,总苗数、有效穗数逐渐增加,穗型逐渐变小,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即达到一定栽培密度后水稻产量会下降,其中,以行株距为25 cm×16 cm处理的实际产量最高,每667 m2为675.3 kg。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蚕豆茬“花优14”机穴播栽培的最佳密度是行株距25 cm×16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