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艳,姬秀红,张 颖,李 莉
外科手术治疗是临床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手段,虽然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但也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易导致应激反应、术后疼痛及呕吐恶心等临床表现,这些均会延迟患者恢复[1]。传统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无法让患者体验到人性化的优质护理[2]。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2001年由丹麦腹部外科医生Kehlet Wilemore首次提出[3],是指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再次住院率,降低医疗成本的多学科合作模式[4],旨在使患者的并发症下降,术后恢复加快,使其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5]。中医自古就有康复理念,明代中医著作《万病回春》最早提出“康复”二字,而对患者的饮食、情志、睡眠等调养,自春秋时期便有记载。我院在快速康复基础上,选择性吸收中医康复方式,形成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对围手术期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本研究选取我院9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实施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的康复效果,报告如下。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4例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对照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5.2±3.4)岁。研究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6.1±3.5)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排除标准与纳入标准[6](1)排除标准:合并胆总管结石;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复杂手术的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2)纳入标准:凡符合胆囊结石诊断,且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对此次研究均已知晓,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的方法,术前科学宣教、打破常规外科术前肠道准备、术中保暖、补液、术后镇痛、预防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各阶段配合中医治疗护理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1.3.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将胆囊手术治疗的相关流程、注意事项告知于患者,安抚鼓励患者,从而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正确实施护理诊疗及措施等。
1.3.2 研究组 给予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1)术前宣教:科学详细的各阶段宣教,并使用中医耳穴埋豆,以心、肾、神门为穴,辨证配穴,从而使患者缓解焦虑、改善睡眠;(2)胃肠道准备:不常规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术前6 h禁食、术前3 h口服50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7],提升舒适度,减少术后应激;(3)术中保暖:将输入的液体加温至37℃,冲洗液用37℃的生理盐水,使用温毯对患者保温,维持体核温度在36℃左右;(4)术后镇痛:早期采用镇痛泵或者小剂量阿片类药物,联合音乐疗法,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转移其注意力,降低痛感。微针针刺合谷,2~3次/d,每次3~5 min;(5)预防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指导患者术后早期床上翻身,下床活动。术后6 h按摩足三里、胃俞、脾俞,以拇指进行按摩,每个穴位5~10 min,力度由轻到重,使患者感觉局部酸、麻、胀为宜,用以通经活络,调理脾胃,减轻腹胀。术后12 h使用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选穴:耳中穴、大肠穴、小肠穴、胃穴、脾穴、肝穴、肾穴、交感穴、三焦穴,按揉1~2 min,2~3次/d。温灸双侧足三里、中脘、神阙,使穴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各穴灸20 min,2 次/d。
1.4 观察指标[8](1)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2)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借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包含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维度,评价标准:十分满意(81~100分);基本满意(61~80分);不满意(0~60分)。总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十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统计工具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以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干预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对比干预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
2.2 对比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 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6.60%,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3.6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
FTS护理理念表示经优化围手术期处理的诸多措施,通过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加快患者机体恢复[9]。有研究表明,FTS理念的应用有助于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使其满意度及舒适度增加,能将胃癌患者术后原本的10.43 d住院时间缩减至9.32 d[10]。另有学者认为,将FTS护理用于手术治疗中,不仅能使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升,还能使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11]。
在患者整个围手术期中,中西医结合FTS护理的实施,能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阶段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使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94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的研究组,从其结果中可知,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该护理模式还主张保证术中患者保暖,对患者体温的稳定性予以维持,能使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应激反应情况下降。
术后早期活动是FTS理念的主要内容之一,早期更换舒适体位,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配合中医治疗穴位按摩、耳穴埋豆、灸法,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胃肠蠕动恢复,促进排气排便,恢复肠鸣音。
穴位按摩以中医经络和六经辨证法为基础,对患者的胃肠神经予以刺激,能够增加胃肠神经的反射,加强胃肠功能的蠕动。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消积化滞、通经活络之功效[12]。
中医认为耳穴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与耳。因此利用按压耳穴能够实现反馈性调节脏腑功能[13]。根据中医辨证选穴原则,耳中、胃合用可降气利膈,脾、胃合用可补益气血,脾、肾合用可祛湿化痰,脾、肝合用可止血化瘀,小肠、大肠合用可协助通降胃气,均可达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交感穴有调节自主神经的作用,大肠、小肠及胃都是与消化功能有关的,能调整阴阳、温通气血使胃气下降;内分泌、三焦穴可刺激肠蠕动促进肠蠕动恢复,诸穴相互配合起到消除腹胀的作用[14]。
灸法能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中脘穴有健脾胃、助运化、补中气、安神作用,尤其适用于虚症患者;神阙穴是任脉的要穴,为经气的汇海,有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寒通滞的功效。应用中脘、神阙温灸,可以起到促进肠蠕动,缓解腹胀的作用。
通过以上多形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达到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自身抵抗力,减少患者疼痛感,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15]。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说明采取中西医结合FTS护理理念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