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雪娜
(浙江省义乌市新义中学,浙江 义乌 322000)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如何在竞争中获得生存的机会,只有通过和他人进行合作才能获得共赢。在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每个人都要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才能在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他们不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有所应用。
在实施教学计划时,教师会发现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没有在学生参与课堂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监督。很多学生都打着学习的幌子在浪费时间,没有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生正处于贪玩的年龄,自律性普遍较差,如果教师不能对他们进行监督,他们往往会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导致教学课堂效率的低下[1]。
在小学课堂中经常会发现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却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完全颠倒,这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时被教师所左右。教师要及时转变这种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自主探究学习。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偏向于口头教育,这导致了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氛围下学习会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教师通常为了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极少举行课堂活动。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乐趣,自然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更是无从谈起。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进行学习外,大多时间都在家自主进行学习。在这段时间里,教师无法对小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因此,自主探究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将帮助小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进行知识探究,挖掘知识点中的深层含义,从而培养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小组成员们各司其职,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达到学习目的。遇到疑问时,成员之间相互帮助进行解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2]。
小学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在教学时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自主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探究其体现的数学知识。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知识学习。
例如,在学习基本图形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可以说: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见过很多奇形怪状的物体,那么在面对这些物体时大家能明确物体形状的名称吗?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已经能够明确基本图形的名称。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回答。在引导过程中,就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对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行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十分常见的模式之一。教师在使用该教学模式之前,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师要将学习情况相似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并且要在每个小组中加入一个或两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小组中担任教师的角色,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引导和帮助。在每次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小组间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3]。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后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4]。
例如,在学习完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以课外实践的形式完成这项作业。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改变了传统纸质作业的单一形式。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将以上措施落到实处,在课前,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就生活现象进行自主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在课中,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后,教师要布置多样化的作业,鼓励小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当然,教师要根据上面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自己进行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教师能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宜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