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羊子
(青云谱实验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2)
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强且十分严谨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自己的推理、判断、分析、认知等获得想要的结论。与文科类相比,物理并不偏重于个人情感,更是注重结果的严谨性。当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其思维很难发生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得出正确结论,最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学生在接触物理的最开始阶段就是从最直观、最基础的物理现象入手。从一个专门的事项开始形成思维认识,让学生逐渐将抽象的思维转变成具体的形象,随后学生才能逐渐进入到物理学习状态中。比如在讲授关于声音这部分内容时,为保证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同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需要学生在脑海中对声音有一个思维意识,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声音概念转变成具体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对所得到的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不同物体进行敲击,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安排一名学生在一头敲击物体,另一头由两个学生组成,一名在铁管头处听声音,另一名则是正常的听声音,两名学生看谁能先听到声音。通过实验可知,在铁管头的学生比正常听声的学生更先听到声音,通过这次实验充分说明声音在空中传播速度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慢。利用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物理有一个初步认识,在脑海中也会形成较为直观的思维,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不仅能够学到知识,同时还能为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1]。
学生如果想要学好物理知识,掌握好物理基础、了解物理概念是其中一个关键点,作为物理教师,如果未能将教材中所有的概念与知识点全部吃透,就很难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强调概念,将一些不方便区分的概念进行深化,使学生对该方面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升华主要指的是物体从固态转变成汽态,凝华则是物体从汽态转变成了固态;液化指的是从固态转变成液态,汽化则是从液化转变成汽化;熔化则是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凝固是从液态变成固态。上述的汽化、液化、固化、凝华、升华、熔化均为物理中的基本概念,但是很多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却十分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方法,根据概念本身及最后变成什么形态等讲解给学生听。以液化为例,事物最后必然会变液体,这种举例子方法就更容易方便学生记忆[2]。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过程中,为保证学生物理学习充满兴趣,则必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勤于思考,以此保证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培养。比如下雨天我们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打雷声呢?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需要明白在传播过程中光的速度要快于声音,这时候学生必然会恍然大悟原来闪电与雷声存在这种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则根本不会联想到这些问题,因此通过物理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3]。
不仅如此,物理还是一门重视实验的课程,如果在学习时仅仅通过观察现象,而未能动手去做,这必然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完成一些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对该方面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动手时也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将两个小灯泡分别通过串联、并联方法组成完整电路,这时通过观察可知小灯泡亮度并不相同。动手连接一个电路时,是学生对整个电路连接情况有一个思考。无论是观察实验中现象或是物理现象,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表面,更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学习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及时提出来,只有勤提问、勤思考,才能使得学生逻辑思维得到锻炼[4]。
很多学生都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很难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或者更多问题,这种情况就导致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限制,无法对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一种问题学会解决更多问题,并且在物理学习时也会灵活运用多方面知识,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得学生逻辑思维得到培养,同时还对学生日后学习有很大帮助,学生也可以将这种思维运用到不同学科中。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传播媒介方式也出现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发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因此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努力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大胆提问,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5]。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对于学生物理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学生,只有他们具备一定逻辑思维,才能在后续学习中有所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学习物理,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并不是一纸空谈,而是肯定了逻辑思维在人们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必然会保证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继而提高物理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