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真
(石狮市第五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700)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文育人,将德育与智育紧密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课程教学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一篇文章,题目往往是关键,有时还是文眼,深刻理解课文题目可以为文章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课题中的关键字解读,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说声“对不起”》一文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什么时候需要说“对不起”,明白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围绕关键词交流,扣住了课题的思想,就像抓住了“串珠”的线,课文的学习和德育的渗透就浑然一体了。
从课题入手,探索题目背后的故事。《“扫一室”与“扫天下”》通过抓住题眼,引导学生区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理解。再追问文中又是如何阐述的,让学生感受陈蕃志存高远,不愿“扫一室”的思想,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对课文题目的拓展追问,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让学生的所思所想与作者的想法发生碰撞。有效解读课文题目能让学生把课文题目读懂、读透、读出感情来,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把握文章主旨。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篇目背景距当前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等“背景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将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和交流融入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文本的魅力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如《囚歌》创作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远,为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和查找叶挺有关的资料,一上课,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资料,逐渐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紧接着,师再补充介绍黑暗落后的旧中国时期,革命志士为了建设一个光明、幸福的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壮举,使学生感受他们的理想是正义、崇高、伟大的。从而,营造出适合课文学习的氛围。这一环节中背景资料的介入,拉近了学生与叶挺这位伟人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灵深处也许会永远地烙上“中国印”。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角色体验是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教材内外的各种角色,让他们充分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及背景,用角色的心灵揣摩情境,用角色的言行再现形象等,从而引领他们深入走进文本。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圆圆的沙粒》一文中,学生要真正体会小沙粒当时被嘲笑的感受和内心坚定的立场,需要走进小沙粒的角色。于是,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多种读:同桌配合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配合读、师生配合读等来慢慢走近角色。反复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小沙粒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向着目标一步步踏实迈进的可贵精神。
课本剧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学生理解文字语言、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不仅可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高,更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领悟,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秉笔直书》教学要点是根据文中几位太史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他们这种忠于职守的伟大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课堂上可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开展课本剧。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解,把课本中的人物演得活灵活现,而听众也都认真地倾听、观察,内心被“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震撼着。通过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
比较阅读是将两个或多个材料对照阅读,辨别其中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在比较阅读的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阅读,自主探究,思维碰撞,修正观点。
在教学时,可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和《西门豹治邺》这两篇关于英雄的文章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对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更立体的感悟。《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是一篇希腊神话,写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受到宙斯的惩罚仍坚定自己的想法,从而塑造了普罗米修斯的伟岸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这个英雄形象的同时,马上让他们学习《西门豹治邺》。水到渠成,学生轻而易举就能感受到西门豹是一个有勇有谋、为名除害的明智官吏。同样是“英雄”,普罗米修斯是坚忍不屈的英雄,西门豹是敢于与迷信做斗争的英雄。借住比较感悟契机,让学生回想更多学过的英雄人物,并将这些英雄人物进行分类,画出思维导图。借助两篇课文,一张思维导图,学生心中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比较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它还能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学这片肥沃的田地,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将德育的雨露慢慢渗透进学生的心田。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