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2019-12-18 15:44:03郭丽贞
魅力中国 2019年25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郭丽贞

(广州市南沙区庆盛小学,广东 广州 511453)

大数据时代下,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德、无理将寸步难行。道德法治与生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新生活化教学手段,能更好地直击知识本身,增强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趣味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发现生活中的道德法治事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认真观察、深刻感受;亦能教会学生学会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以理行天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法治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知识源自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性比较强,很多内容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通,但是体制中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都高度活跃,道德观念、法治认知也渐渐由他人管教向自律蜕变,但是学生们的道德法治认识和自主判断能力还十分薄弱,需要接触具体的道德生活情景来提高辨别能力和加深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将平时学到的道德法治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道德法治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进而发现道德与法治的学科魅力,积累学习经验。这些学习经验对于学习道德法治和其它学科必不可少,在现代的生活和工作也至关重要[2]。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应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课程内容,以密切联系孩子生活为主题活动开展的载体,不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成长为主要教学内容。

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语文教材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发掘学生周围的学习资源,如:家庭生活、社会、校园等,鼓励学生一起发现和收集这些生活素材,让同学们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无处不在”,切实发挥道德法治文化在生活中的独特魅力[3]。

知识用于生活。为了真正做到道德法治与生活相伴同行,教师要善于发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信息,引导学生将其提炼出来,同时将知识内化于心,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如:在生活中与人打交道,为人处事,想在人前留下一个好印象,都要学会以德待人、以法律己。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有效的生活情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加强教学手段的生活化,密切联系生活,利用学生日常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例子,从而让学生的感受更真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学生与道德法治之间的距离;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效率,继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也要巧用多媒体辅助道德与法治教学,通过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真实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关注[4]。

如: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经常性地开展第二课堂,引入生活中的道德事例、法治案件等,与同学们一同探讨当中的道德问题,法治原则,指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和严格遵守法治制度。也可以就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拓宽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将学习适当地转移到社会中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社会事件、事件人物的真实感受,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总结点评在学习中也很重要,教师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普遍的总结方式过于单一、片面化,不乏以成绩论英雄的现象,而且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不是主要学科,这更难引起学生正视。教师要摈弃这种教学手段,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多项化的评价内容、多层次的评价标准等,改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态度,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能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表扬和鼓励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看到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5]。

教师也可以开展学生自评或互评,其中,学生评价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求学生们以正确的态度参与到自评或互评中,绝对凸显评价的公平性,发挥学生主体评价的作用,如此教学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言而总之,知识源自生活,用于生活。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密切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联系到课堂学习,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认真观察和积极探索、求真的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变革教学观念,竭力创新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与学生一同发掘更多有趣的、有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的例子,并引用到课堂学习中去,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持久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的教学动力,升华道德与法治教学,创建高效课堂,着力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