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太
(江西省贵溪市泗沥中学,江西 鹰潭 335400)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新课标中语文篇开头便指出了“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有效的语文阅读,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重要途径。将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到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挖掘阅读教育的创新点,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挥语文的学科魅力[1]。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同一目标任务,由2-6名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互帮互助的形式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实现小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了集体和个人利益一起奋斗,在完成小组任务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表演或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交往能力,也能带给师生们思想上的碰撞,发现阅读学习的创新点,更好地效力于语文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以及个性的发展[2]。
比如,在阅读长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小组成员先阅读文章,在组内每人总结一遍文章大意,发表自己的读后感,再统一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在班级分享。这样既能让每位同学、每组同学因竞争意识,认真完成阅读任务,并能归纳主旨大意,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完善自我,也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概括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其阅读理解的能力,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开展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地划分小组,尽量每组安排一两名积极外向的学生带动组内学习,而且小组成员必须多元化、各有所长,包括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性别等,使同学能借身边的资源接触到不同的知识领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让每一位同学都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分组表演、分组讨论两种模式,教师要根据阅读任务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小组形式。比如可以设计问答形式的合作学习,在阅读完文章后,师生通过你问我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发现不同视角下的不同看法与思考,不仅学生能更好获得知识,教师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提高教学效率[3]。
合作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起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前务必明确小组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不能盲目地讨论,流于形式。
鲁迅先生说过,麻木的看客是令人愤恨的。学生总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老师只会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或小组总结我们可以让优秀的同学发言,这种心态让小组学习只是形式上的热闹,根本没有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先分配好学生的学习任务,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而教师也不要局限于当讨论的组织者,也要经常性地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用怎样的语句、逻辑等等,以身作则融入到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组建高效的小组学习,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良好的阅读环境对语文阅读教学很重要,同样,积极良好的合作氛围也有助于小组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师生共同参与的状态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轻松,缓解紧张情绪,互助性的探讨,能让师生间思维碰撞更激烈,各种新颖、独到的见解不断浮现,从而有利于学生猎得各种知识,拓宽学生、甚至教师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共建高效语文课堂[4]。
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要分阶段:第一,整体评价。针对这次开展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过程、学习成果、总体表现等作出评价,指出好的一面和须改进的地方;第二,小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有指向性地评价其突出的问题;第三,个人评价。教师根据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夸奖表现积极的同学,认可他们提出的新观点并加以指导;鼓励表现欠佳的同学,并在下一次自主活动中多关注这些同学。教师积极的评价能够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鼓励其积极向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交往能力、协作能力也有建设性帮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对语文阅读教学,甚至是其它学科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学习,集思广益的解决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