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 耿继强
(河南省新蔡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 新蔡 463500)
在近些年教师的队伍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教师队伍的扩张,但是,对已有教师的培训工作却产生了忽视,而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则是教师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培训工作涉及的面较为广泛,包括课堂管理方式、教学方法运用、评价内容多样化等,而培训者对这一内容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了教师的任用和培训等问题,并提出了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从中不难看出党中央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所以,对教师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培训迫在眉睫。本文将从新形势下教师的现状出发,就目前教师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并就如何实现教师培训课程的有效设计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能够为教师培训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教育领域不断变革,这就使得教师的队伍逐渐扩充,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走向了工作岗位,教师的数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以下将从教师培训的现状展开了具体分析:第一,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逐层展开,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课程则成为了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着,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培训活动,进而不断促成自身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培训多是注重对教师传播理论化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应用则受到了忽视,可以说,教师培训的内容严重缺乏实践性特征,难以从根本上对教师进行深入的培训,很难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运用;第二,目前,教师队伍在整体实现扩充的基础上,对被任用教师的年龄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教师年龄多是30到50岁不等,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毕业大学生成为教师的几率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先进性,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能够为日后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特征,由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外界事物还存在着很大的好奇,这就使得稳定性较为缺乏,并且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耐心不足的现象,而老教师则有着较多的耐心,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的开展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设计,但是,老教师却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学深入影响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愈发明显。
目前,现有的教师培训课程多是通过讲授方式进行,虽然对传播新思想、新内容、拓展视野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这一教师培训模式严重缺乏教师的主观参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实现对教学知识的有效识别和了解,容易在枯燥的讲解过程中,丧失学习的兴趣,而教师的有效参与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对全能型教师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与此同时,培训者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他们主要是通过系统化的讲解帮助教师开展学习活动,但是,这种方法犹如大水漫灌,毫无针对性可言,这就使得教师在日后应用的过程中,会由于缺少针对性的认知,出现应用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不仅难以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还会造成他们思想的固化,反而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多是进行培训任务的设置,为了实现任务要求,培训者会对相关的系统化知识进行讲解,而这种脱离了真实教学情境的培训内容,严重与教师的自身发展需求相背离,教师难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实现能力的提升。目前,我国的培训方式较为丰富,有的是学校自身开展的培训活动,还有的是所有教师共同的培训内容,而这些培训活动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完全脱离,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知所以的局面,很难帮助教师将现有的知识进行革新,因此,导致培训的实效性不能实现有效的释放,并且这一培训方式,还会导致教师出现对培训的错误认知,进而造成偏离教师培训内涵的方向性问题。所以说,培训者要积极作为,不断创新培训课程方式,进而促使教师在新型的培训方式下,实现实践教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双发展。
对于教师培训课程而言,单纯的显性教学是难以促成教师全面发展的,只有实现显隐结合才能够将培训的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但是,目前在培训课程设置过程中,培训者过多的注重显性知识的讲解,而教师的实践能力则受到了忽视。这就使得培训者在开展培训活动时,要自觉的对一些重点事件进行分析,引导教师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首先,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培训者可以让教师多参与到实践中去,为他们提供教学案例,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循环讲解,这一方式不仅能加深教师对知识的实践性运用,还能有效帮助教师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其次,培训者要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发挥进行及时的点评,帮助他们形成对知识的正确认识,以便为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培训者要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并能够做出合理化的指导,进而提高教师的隐形知识,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应用下,教师一定能够实现显性和隐性内容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个人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多是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彼此可能都是陌生人,基于这一特殊的背景,培训者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能够做到整合多数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对他们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课程的有效开发。开展教师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化培训,又可以是众多教师参与的课堂化培训,但是,不论是哪一种培训都要注重情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培训内容讲解之前,要将班级中的教师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的划分帮助教师在彼此的交流沟通中,实现视野的拓展,经验的分享,进而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仅能实现对教学知识的完善,还能引导教师实现取长补短,促成自身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要能够对培训者讲解的内容进行内化,并做到经验的有效总结,进而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做足准备工作。可以说,组内培训课程模式的开展能够引导教师实现对自身的真实性认识,还能够在彼此的交流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路走来,我国的教师课程培训内容逐渐丰富,教师培训共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80年代左右,我国的教师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了实现教师的发展,更是开展了面向所有教师的大规模培训活动,可以说当时的培训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而在现如今,我国的教师培训内容实现了丰富,并出现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以促成教师职业培训的高效化,还出台了相关的意见建议。尤其是《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的出台,将教师的培训课程内容进行了创新,不仅注重培训的方式,更对培训层次进行了划分,实现了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行为意识。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能够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根据他们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实现不同教师配备不同教学内容的目的,进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思想和实践上的结合,使他们在终身化学习的理念之下阔步前行。
综上所述,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培训课程设计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基于教师这一教书育人的重要地位,相关培训工作者积极作为,不断对培训内容进行了创新活动,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效的丰富,真正实现了实践性培训目标。相信在教师培训课程的不断创新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会实现显著的提升。